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以秦朝版圖為基準的華夏版圖,最容易產生割據政權的有四個位置:關中、河北、巴蜀、江南,《讀史方輿紀要》中曾説:

故河北、江南為天下制勝之地,而挈南北之輕重者又在川、陝。夫江南所恃以為固者,長江也,而四川據長江上游,下臨吳、楚,其勢足以奪長江之險;河北所恃以為固者,黃河也,而陝西據黃河上游,下臨趙、代,其勢足以奪黃河之險,是川、陝二地常制南北之命也。

而在這四個地方中,論山川險固,巴蜀地區最為易守難攻。巴蜀地區是典型的盆地,四川盆地西接青藏高原,北部是大巴山,東部是巫山,南部是大婁山,西南是雲貴高原,四周均為崇山峻嶺,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公元前316年,秦國司馬錯率軍滅蜀,從此蜀地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秦國佔領巴蜀,《史記》中記載:“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從此秦國可以從長江上游威脅楚國,楚國成為東方六國之一,大大削弱了其南方霸主的地位。

對於秦國一統天下而言,司馬錯滅蜀,堪與商鞅變法相提並論。

秦一統天下之後,我國進入帝國時代,在之後的兩千年中天下分分合合,而巴蜀之地在每一次分裂中都有割據政權。

1、秦末,劉邦稱漢王,割據蜀中,最終一統天下。

2、新朝末年,公孫述割據蜀中,最終被劉秀所滅。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3、東漢末年,劉焉、劉璋父子和劉備相繼割據蜀中,最終被曹魏所滅。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4、西晉末年,李特割據蜀中,建立成漢,最終被東晉所滅。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5、隋朝末年,李淵迅速佔領蜀地,為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6、唐朝末年,王建、孟知祥相繼割據蜀中,建立前蜀和後蜀,最終被趙匡胤所滅。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7、元朝末年,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權,最終被朱元璋所滅。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8、明朝末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最終被清朝所滅。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那麼,為什麼只有劉邦能一統天下呢?我們先看巴蜀之地為何難以一統天下:

首先,對於巴蜀地區而言,易守難攻的地形,固然限制了外部勢力的入侵,但也未嘗不妨礙了自身向外面的擴展。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其次,巴蜀地區是“天府之國”,割據這裏的政權大多自給自足,安逸使人不思進取。

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爭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險而坐守之,則必至於亡。——《讀史方輿紀要》

最後,割據蜀中的大半都是外來勢力,公孫述是陝西人,劉備是河北人,孟知祥是河北人,明玉珍是湖北人,張獻忠是陝西人等,本地勢力與外來勢力的內耗削弱了割據四川政權的力量。

劉邦為何與眾不同?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首先,劉邦本已割據關中,去蜀地是迫於項羽的壓力,而對於關中之人而言,項羽殘暴,章邯在三秦不得人心,劉邦的“約法三章”贏得了關中百姓的“人心”,這也是後來劉邦能迅速佔領關中的重要原因。

其次,劉邦在離開關中時就做好了打回來的準備,不存在“不思進取”這一弱點。

同時,劉邦有韓信,從蜀地經漢中進入關中,歷史上也只有“兵仙”韓信做到了。

最後,劉邦進入關中後,便具有了當年秦國滅蜀之後的戰略態勢,漢軍除了最初跟隨劉邦的人外,士兵均是秦人,劉邦的一統天下幾乎是秦滅六國的翻版。

因此,劉邦並不完全是以蜀地一統天下,從地緣來看,其最終剪滅羣雄靠的是關中 巴蜀的西部對東部的優勢。

諸葛亮曾經想複製這一模式,但諸葛亮不是韓信,曹魏也遠非章邯、董翳、司馬欣三王可比,諸葛亮雖然六出祁山但最終仍然失敗了。

至於其他的政權,幾乎都只是割據政權而已,進取心便不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8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曆史上割據巴蜀的政權眾多,為何只有劉邦最終一統天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