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馬漢在身邊……”,想必大家都聽過這首朗朗上口的《包青天》吧,包拯作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正所謂“杲杲清名,萬古不磨”,後人為了宣揚其美名,以包拯為原型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
而在這些作品中,包拯並不是“孤軍奮戰”,他有自己的“團隊”,首先是作為智囊的公孫策,再就是武藝高強的南俠展昭,最後就是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大侍衞。
那麼包拯死後,這四大侍衞的結局如何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虛構的形象
首先要明確一點,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是清代小説《三俠五義》中所虛構的人物,正史並沒有關於這四人的記載,只是因為形象塑造的太過於深入人心,使得人們以為他們是真實存在的。
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並稱為“開封府四勇士”,四人共同在包拯麾下效力,協助其辦案無數,立下汗馬功勞。
小説中的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都與書中的大反派龐太師有仇,張龍趙虎本來是龐太師手下的人,因看不慣龐太師的作風落草為寇,王朝馬漢則是在參加武舉人考試時被龐太師取消了考試資格。
四人一見如故,落草為寇,期間他們劫持了被罷官的包拯,四人被包拯的心胸所感染,表示如果包拯官復原職,四人願效犬馬之勞,後來包拯官復原職,四人如約而至。
從此追隨包拯,鞍前馬後,忠心耿耿。
電視劇《少年包青天》也塑造過這四個人物,與《三俠五義》所描述的身世背景略有出入,但大致意思相仿,四人都是不得志的武人,或欽慕包拯賢名,或受過包拯的恩惠,聚集在包拯旗下,為百姓伸張正義!
“開封府四大勇士”有無存在的必要
有人認為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這四人塑造的有些多餘,論智謀比不上公孫策,論武藝比不上展昭,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真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了,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有他們自身的“定位”,他們四人乃是包拯絕對的心腹,與包拯之間是主僕關係,扮演的乃是“長隨”的角色,跟隨包拯“流動辦案”。
辦案過程中有關案情的走訪、證物的蒐集、證人的傳訊與保護等都由他們負責,而這些公孫策與展昭是不會做的,他們二人與包拯的關係更像是“合作”,公孫策聰慧過人,胸有乾坤。
除了協助包拯辦案,更重要的職責是幫助包拯處理朝堂上的關係,展昭乃是大俠級別的人物,“高來高去”,江湖上的事只要他出馬就沒有解決不了的!
所以包拯這個小團隊“分工明確”,各有各的職責,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再者説了,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還負責“面子工程”,四人身穿光鮮亮麗的制服,手握寶刀為包拯開道警戒,多麼威風!多麼有氣勢!
四人的結局
由於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都是虛構的人物,所以正史上沒有關於四人結局的記載,書中也沒有交代這四人的結局,但是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一下,四人的結局不外乎兩種:
第一,這四人被包拯的仇人殺害了,包拯為官一生,不畏權貴,清正廉明,觸犯了很多權貴的利益,這些人對包拯無可奈何,很可能把氣撒到他的屬下身上,所以王朝馬漢等四人在包拯去世後很有可能受到權貴的迫害!
第二,四人遠遁江湖,過上了快意恩仇的生活,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雖有六品校尉的官職在身,但他們對朝廷並無歸屬感,他們所崇拜、跟隨的只是包拯一人,所以包拯去世後,四人決計不可能再為朝廷效力,很有可能遠離朝堂,歸隱江湖。
小結:
對我們而言,當然希望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人是第二種結局,他們追隨包拯,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勞苦功高,應當有一個好的結局,作者之所以沒有交代四人最後的命運,就是給我們留下一個想象的空間。
此外,我們也應該像他們四人學習,要能夠找準自己的“定位”,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就能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那個人!
參考資料:《三俠五義》《少年包青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