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春秋戰國時代,列國相互征伐不斷,無數小國被大國吞併,中原大國晉國被一分為三,春秋首霸姜齊國被田氏取代。孔子在寫春秋時寫道:禮崩樂壞,滅國五十二,殺君三十六,臣殺君者有之,子殺父者有之!其實在春秋戰國期間,被滅的諸侯國遠遠不止52個,數量至少在100個以上。小諸侯被滅是實力不濟之故,那麼戰國七雄為什麼也有亡國之危呢?且看本文一一拆解。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戰國七雄1、魏國的亡國之危(濁澤之戰)魏國是戰國後第一個變法的國家,之所以要變法是因為魏國國土零碎,不變法就無法整合魏國的資源。另外魏國處在四戰之國的位置,周圍都是大國強國,不變法就無法確保生存。魏文侯是魏國第一代國君,他任用法家李悝、西門豹在魏國主持變法;又聘請名將樂羊、吳起為將軍,訓練魏國軍隊。數十年間,魏國強勢崛起,兵鋒所指,盡皆披靡;鐵蹄所向,無不稱臣。魏國從瓜分晉國而立,又逼迫周天子承認三晉的諸侯地位,秦國憤然出兵伐魏,皆被魏國擊敗。吳起為河西太守,在河西訓練重裝步兵,也就是後來的魏武卒。秦國起五十萬大軍伐魏,以奪回河西之地;吳起發兵五萬迎戰秦軍,大破秦軍,一路攻擊秦軍至華山。秦國不僅沒有收復河西,反而連函谷關也丟了,還損失了數十萬軍隊,此後三十餘年秦國不敢伐魏。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吳起攻佔河西公叔痤想當丞相,故設計離間了吳起與魏武侯的關係,最終吳起出走,到楚國主持變法工作。吳起雖然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三十萬魏武卒成為魏國稱霸中原的資本,諸侯國莫有敢主動攻擊魏國的。魏武侯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公中緩、公子罃兩人爭奪君位,互引大軍相搏。公元前369年,魏國內亂引起了韓國、趙國的注意,韓懿侯、趙成侯各引精兵十萬進入魏國境內。韓、趙、公中緩三軍擊敗了公子罃的軍隊,並將其圍困在濁澤城中!當夜韓懿侯、趙成侯商量如何處理魏國亂局。趙成侯的意思是殺了公子罃,立公中緩為魏侯,然後趙韓兩國瓜分部分魏國領土撤軍。韓懿侯認為殺人之君為暴,奪人之地為貪,不如將魏國一分二,讓兩位公子各領一半魏國,這樣天下人不説我們暴貪,魏國也無法再威脅我韓趙。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魏惠王魏罃韓懿侯、趙成侯兩人談不攏,當夜各自率軍歸國!公子罃趁勢發兵滅了公中緩,繼位成了魏惠王。濁澤之戰,如果韓趙談攏了,那麼就沒有後面魏國發起的三晉統一戰爭了,韓國、趙國也就沒有亡國之危了。《史記.魏世家》武侯卒也,子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公孫頎自宋入趙,自趙入韓,謂韓懿侯曰:''魏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君亦聞之乎?今魏罃得王錯,挾上黨,固半國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説,乃與趙成侯合軍並兵以伐魏,戰於濁澤,魏氏大敗,魏君圍。趙謂韓曰:''除魏君,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且利。''韓曰:''不可。殺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貪。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強於宋、衞,則我終無魏之患矣。''趙不聽。韓不説,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國不分者,二家謀不和也。若從一家之謀,則魏必分矣。2、韓國的亡國之危(馬陵之戰)魏國以晉國自統自居,以統一三晉為小目標,以統一天下為大目標。不想在滅趙之時,被齊國救了趙國,魏國還損兵折將,大將龐涓被齊國生擒。魏惠王與趙國、齊國議和後,龐涓被放回來,魏國開始準備滅韓大戰。趙國邯鄲距魏國有點遠,韓國新鄭距魏國比較近,這次魏國發動三十萬大軍滅韓(公元前341年)。韓國在申不害變法後,實力強勁,已經有小霸王之稱(魏國是老霸王)!韓國聽聞魏大哥起兵來伐,立刻派使者去齊國、楚國救援,齊國同意派兵十萬援韓。有了齊國的承諾,韓國奮力抗魏,五戰五敗,但韓國依然頑強拒魏,將變法成果全部投進了抗魏之戰中。齊國覺得韓國消耗得差不多了,於是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奔魏都大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魏惠王見齊國又來使壞,心中怒不可遏,心想滅趙你救趙,滅韓你救韓,我先把你滅了再説。於是魏軍從韓國撤軍,韓國的亡國之危解除。魏惠王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馬陵之戰齊軍利用魏軍輕視齊軍的心理(齊之技擊不可遇魏氏武卒),採用”減灶示弱誘敵“計,並在馬陵山區設下埋伏,兩山之間佈滿弓箭手。龐涓輕敵冒進,率主力進入山谷,被亂箭射殺;太子申率軍逃跑,被齊軍追擊上全殲,太子申被齊軍俘虜。3、趙國的亡國之危(桂陵之戰、五國會喪、長平之戰、邯鄲之戰)魏惠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國興兵滅趙,意圖先滅趙,再誘降韓國,完成統一三晉的小目標!魏國為什麼要急於滅趙呢?原來趙國本身很強勁,趙成侯又先後跟齊國、宋國、燕國結成同盟關係,意圖挑戰魏國的霸主地位。因此魏國要拿趙國開刀,讓天下諸侯認清誰才是霸主。《史記.趙世家》十七年,成侯與魏惠王遇葛孽。十九年,與齊、宋會平陸,與燕會阿。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台。二十一年,魏圍我邯鄲。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鄲,齊亦敗魏於桂陵。二十四年,魏歸我邯鄲,與魏盟漳水上。此戰魏國攻破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公室逃到代地繼續抗魏。齊威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援趙。孫臏以圍魏救趙的戰法,逼迫魏軍回師,並在必經之路的桂陵設埋,擊潰了魏軍,俘虜了魏將龐涓。不久魏惠王跟齊、趙兩國議和,魏國歸還趙國國都邯鄲,趙國的亡國之危解決。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桂陵之戰《史記.趙世家》二十四年,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出鋭師各萬人來會葬。子武靈王立。魏惠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趙肅侯薨,魏惠王老而彌辣,想借給趙肅侯辦喪事的機會瓜分趙國。魏惠王作為一個老王,各國皆給他面子,秦、楚、燕、齊、魏各發一萬精兵至趙國邊境。趙武靈王採取了強硬的應對措施,他令趙軍全線備戰,調十萬鋭卒入邯鄲防守;又跟韓國、宋國結成同盟關係,一旦五國謀趙,那麼趙、韓、宋三國將發兵攻五國。最終這場亡國之危,被趙武靈王靈活處理了,五國不敢妄動,十萬大軍會葬趙肅侯,成為絕唱!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在趙國境內變法,功成之後滅中山國,又向匈奴取地千里,趙國成為東方一流大國,魏國、齊國的霸業早如東流之水,而趙國只如日方升。武靈卒後,惠文王立,惠文王卒後,孝成王立。趙孝成王四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五國會喪長平之戰秦軍出動六十萬,趙軍出動五十萬,最終趙國戰敗,折損精鋭大軍四十萬。秦國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之戰後,意圖揮兵東進,一舉滅趙,完成滅國功業。趙國採用反間計,讓秦國丞相范雎下令白起班師回國,趙國躲過了長平之戰後的亡國之危。趙國本以六城獻秦議和,但白起回師後,趙國將六城送齊國,結盟對抗秦國。秦昭襄王大怒,於公元前259年發動旨在滅趙的邯鄲之戰。此戰秦國前後出兵三十萬人,圍攻邯鄲兩年有餘,趙國、魏國、楚國各出兵10萬對抗秦國。最終趙、魏、楚、韓四國組成合縱聯軍進攻秦國,擊殺秦軍三十萬,秦國關外領土盡喪!趙國再一次避免了亡為之危。4、燕國的亡國之危(子之之亂)秦國日漸強大,欺凌山東六國,蘇秦出山提出六國合縱抗秦的策略。蘇秦的合縱方略在燕國得到第一個支持,之後蘇秦出使其他五國,相繼獲得成功。六國組成聯軍首次攻秦,結果大敗而歸,燕軍將領子之率殘軍歸燕。子之以軍隊為基礎,逐步控制了燕王噲,公元前316年,燕五噲將王位禪讓給子之,由子之主政,推行燕國變法。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子之指鹿為馬子之是一個野心家,他弄權可以,但是變法不行,很快燕國國內大亂。太子姬平、將軍市被在燕國王室的支持下起兵反對子之,雙方的軍隊在燕國相互攻殺數月,死者數萬。市被不敵子之,於是降了子之,率軍攻擊太子平,太子平逃往無終山,並向齊宣王求救。《史記·燕召公世家》:因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人恫恐,百姓離志。當時老孟子正在稷下學學宮講學,他聽聞燕國發生了子之亂政之事,十分氣憤,就向齊宣王説:現在去討伐燕國,這正是周文王、武王伐紂那樣的好時機,千萬不能失掉啊。於是齊國揮軍十萬入燕,燕人沒有反抗齊軍,於是齊軍擊潰子之,將其砍為肉醬,燕王噲自縊身亡。 齊軍攻佔燕國後,燒殺掠搶無惡不作,太子平和齊軍被燕國人痛恨。齊軍攻擊燕國時,中山國同時出兵攻取燕國十餘城,燕國陷入亡國之危。趙國並不想燕國被滅,畢竟燕國是牽制中山國的棋子,於是趙武靈王將燕國公子職請回趙國立為燕王,讓趙將樂池率軍護其回國即位。公子職與太子平的軍隊混戰,但並不順利。公子職是燕易王后的兒子,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兒。易王后請求秦國支持,於是秦惠文王聯合魏國的軍隊攻入燕國,協同趙國軍隊將太子平擊殺,擁立公子職為燕王,也就是歷史上的燕昭王。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燕昭王納士燕昭王獲得秦、趙、魏三國支持,傳檄燕地,各地皆紛紛叛齊歸燕。齊國將領匡章不得不率領齊軍歸國,班師時齊國大小牛車數千輛,全是從燕國掠奪的財寶。齊國入侵燕國,殺戮燕人,掠其財富子女,這為齊國的滅亡打下了基礎。5、齊國的亡國之危(五國伐齊)燕昭王繼位後,與秦國結盟,並取得秦國的變法藍本。燕昭王千金買馬骨,搭黃金台招天下名士入燕變法。燕昭王跟秦孝公有相似之處,都是在最艱難的時候當國君的,都有變法求強的心志。趙國名士劇辛、魏國名將樂毅紛紛入燕,劇辛主持變法,樂毅負責練兵。樂毅是魏國名將樂羊的後代,他在燕國期間保護了羋八子和嬴稷,這為後來伐齊爭取秦國外援,提供了保證。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秦宣太后在燕國齊宣王死後,齊閔王田地繼位,田地是一位乖張的君主,十分好武力,認為齊國兵鋒強盛,可以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大業都要一步一步走,先定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滅掉有第八戰國之稱的宋國!宋國處在趙、魏、齊、楚四國之間,是四大戰國的緩衝地帶,並且宋國得到秦國的支持,十分的霸道!田地想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合縱攻秦,六國合縱攻秦,然後齊國背後一舉滅宋。這就是著名的伊闋之戰,三晉在此戰中是主力,損兵24萬;齊、楚雖然出兵了,但是抽身快,損失不大;至於燕國則是去打醬油的,被齊國逼着去的,齊軍撤退時幫齊軍抵擋秦國,兩萬人被滅!伊闋之戰的同時,齊閔王出兵滅了宋國。田地這種做法,遭到三晉、楚國的強烈反對,但是當時齊秦分別稱東西二帝,大家敢怒不敢言。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齊閔王田地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樂毅為燕國上將軍,出使秦國謀求合兵伐齊,宣太后還了樂毅當年燕國相護之情,同意秦國出兵五萬伐齊。三晉聽聞秦國出兵伐齊,紛紛出兵八萬加入伐齊大軍,三晉的目標很明確,瓜分老宋國及接壤的齊國城市。楚國明裏沒有加入伐齊大軍,但是秘密準備十萬大軍,等齊國被攻滅後,再北上大奪淮北五百里地。 五國伐齊大軍在濟西之戰中擊潰齊軍主力,秦軍撤回,三晉瓜分老宋國去了。燕軍長驅直入,連破齊國72城,齊國事實上滅亡了。楚國趁齊國敗亡,率軍北上,誅殺了齊閔王,奪了淮北五百里!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燕國上將軍樂毅齊國以莒城、即墨兩城為根基,抵抗燕國五年有餘,熬死了燕昭王,等來了燕惠王。燕惠王解除樂毅的職務,讓騎劫代替樂毅滅齊。最終齊國的田單採用火牛陣破了燕軍輕騎,不到一年就恢復了齊國大部分領土。樂毅則逃到趙國,被趙國封為望諸君。齊國雖然復國了,但是財富被燕國奪走了,從此齊國一心發展經濟,基本不參與五國對秦的戰爭。齊國滅亡前,齊國都有三十餘年沒有打過仗了,秦人攻入臨淄,齊人莫敢格者!6、楚國的亡國之危(吳破楚入郢之戰、鄢郢之戰)《楚世家》十年冬,吳王闔閭、伍子胥、伯與唐、蔡俱伐楚,楚大敗,吳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伍子胥故也。吳兵之來,楚使子常以兵迎之,夾漢水陣。吳伐敗子常,子常亡奔鄭。楚兵走,吳乘勝逐之,五戰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吳人入郢。公元前506年,吳國聯合蔡國、唐國發兵擊楚,楚譴兵拒吳。吳國之所以能伐楚,在於楚國的實力在下降,而吳國得到晉國的支持。楚國叛臣屈巫曾代表晉國去吳國教授吳國車戰之戰,還給了大量的軍事援助。楚國叛臣伍子胥到吳國後,協助公子光登位,又請孫武來訓練吳軍,因此吳軍的戰鬥力強於楚國。吳國聯軍三萬人在漢水擊敗了楚國大將子常,子常直接棄軍逃亡到鄭國。吳軍趁勢直入楚境,五戰五勝,楚昭王出逃隨國,吳軍攻佔楚國都城郢!吳軍在楚都燒殺搶掠,伍子胥則發掘楚平王之墓,鞭屍三百,挫骨揚灰。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吳攻楚之戰楚國大夫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哀公苦苦哀求了七天七夜,最終以楚國的商於之地為秦國出兵條件,秦國發兵五百乘救楚。秦楚聯軍擊潰了吳軍,吳國內部又生亂,吳軍撤出楚國,楚昭王回國為君。秦軍撤離後,吳軍又數次伐楚,楚國沒有辦法,只好遷都避開吳軍鋒芒。公元前279年-前278年,秦國大良造白起出兵三萬擊楚,秦國趁楚王城池不修,邊備廢弛之機,採取掏心戰術攻入楚國。秦軍採用了決水攻城的戰術攻克楚國別都鄢城,然後沿長江東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國國都郢,焚燬楚國的宗廟和夷陵。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鄢郢之戰楚襄王在兵敗後,向東北方潰逃至陳城,被迫遷都於此以自保。楚國丟失的領土被秦國迅速消化,成立了南郡。不久秦軍又攻奪了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楚國實力大損。最終春申君出面協調兩國關係,秦楚兩國達成休戰協議。7、秦國的亡國之危(河西收復戰)河西是指黃河西岸的領土,原本屬於晉國,在驪姬之亂時,秦穆公協助晉惠公姬夷吾上位,故晉國將河西之地送給了秦國(公元前645年)。公元前419至公元前408年,魏國發起了河西之戰,魏國以晉國自統自居,變法後變強了,需要拓展領土,在吳起的率領下,魏國不僅收復了河西,還進入函谷關,佔領了秦國的華山。公元前364年,秦獻公親率步騎二十萬大軍伐魏,目的是收復河西之地,此戰秦軍在石門斬首魏軍六萬,威震華夏。當時魏國的主力大軍不在河西,而是在攻取宋國的儀台城,因此秦軍撿了一個大便宜。周顯王毫不吝嗇的賜秦獻公黼黻戰服,賜霸主稱號。此戰因趙國派出援軍救魏,因此秦軍及時撤退了。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秦獻公嬴師隰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再次親率大軍伐魏,當時魏軍一部在在澮水與韓趙聯軍大戰,但河西已佈置了魏國主力大軍。此戰秦軍雖然俘虜了魏國丞相公叔痤,但是秦軍沒有佔什麼便宜,秦獻公還身受箭傷。魏惠王認為秦國太無禮了,於是決定派龐涓領大軍滅秦。當時魏國是天下第一霸主,國富兵強,損失一些人馬無關痛癢,但是秦國兩次戰爭就把家底掏光了。如果魏國傾國來攻,則秦國危矣!當此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秦孝公安葬父親後,立刻釋放了丞相公叔痤,讓公叔痤全力促就秦魏議和。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秦孝公嬴渠梁秦孝公同意向魏國割地,也承認魏國的霸主地位。最終在秦孝公的努力下,秦魏達成和議,魏國將主攻方向轉向韓、趙兩國。秦孝公則開始變法大業,二十年後,秦孝公派大良造衞鞅收復了河西之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923 字。

轉載請註明: 秦滅六國前,戰國七雄都有過亡國之危,且看他們如何化險為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