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人宣揚的價值觀念中就有這麼一條:國為重,家為輕。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衝突時,當家族利益與國家利益相沖突時,我們總會提倡舍小家,為大家。其實,先國後家,並不一定意味着個人或家庭承擔損失以避免國家的不幸,更多時候,先國後家是一種信念。這種信念,讓人有種崇高的使命感。像西漢將軍霍去病説的那樣“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就是一種時刻將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的情懷。
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衞少兒與平陽縣小吏的兒子。可這個霍孺卻敢做不敢當,不願意給女奴一個名分,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這樣,漢武帝年少時就組織起了自己的精鋭騎兵部隊,取名“羽林軍”,顧名思義,就是取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的意思。更重要的,這支軍隊是漢武帝親自挑選六郡(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兩家子弟組成的,也就是説,其中都是又紅又專的好青年,並且深得他的賞識,霍去病就是羽林軍的一員。元朔六年(前123年),衞青領兵兩次出征定襄,史稱漠南之戰。這是霍去病第一次跟從衞青出征,他這時剛滿十八歲。
此時,十九歲的統帥霍去病並沒辜負漢武帝的期望。他延續了上一次的打法,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迂迴作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個部落,一路狂飆突進,並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王、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結果,霍去病大軍斬殺了匈奴的盧侯王和折蘭王,並且俘虜了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斬敵八千九百多人,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
霍去病的這次出征對匈奴打擊有多沉重,在此有匈奴民歌可以説明:“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的匈奴,也終於萎靡氣短了。
這時的霍去病,經過之前多次戰爭的錘鍊,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王牌要對王牌,在戰前策劃中,漢武帝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攻打匈奴單于。結果由於情報錯誤,霍去病沒能與單于對壘,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霍去病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十一萬多人,降服匈奴四萬餘眾,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漢武帝為獎勵他的軍功,給他建造了豪華的宅第,他卻説:“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在霍去病的心中,抗胡事業一天沒有完成,他就一天不會考慮自己的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