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校園社團那些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我國自從秦始皇開創帝制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位皇帝。在這些皇帝當中,有的是通過起義登上皇帝之位的,而有的則是通過篡位登上皇帝之位的。
通過起義登上帝位的,起因無非就是因為前朝腐朽,百姓們餓得實在受不了了,所以爆發了起義。用現在的話來講,那就是“死都不怕,還怕起義嗎”?
而通過篡位登上帝位的,一般情況,那就是少帝年幼,權臣把持朝政,最後權臣野心勃勃,謀朝篡位,最後成為皇帝。
在這兩種方式中,通過第一種方式登上帝位的,那是順應民心,沒什麼好説的,只會受到後人的讚揚;至於通過第二種方式登上帝位的,那麼就有點危險了,因為你一旦掌握不好節奏,就會遭到後人的唾罵,最後遺臭萬年。
比如同樣是謀朝篡位,王莽、司馬懿就被後人臭罵,楊堅、趙匡胤卻被後人讚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王莽和司馬懿
王莽是西漢末年的權臣。西漢末年,王太后的外戚世家王氏權傾朝野,如日中天。王莽身為當時王氏家族的一員,自然也是受益良多。
一直到漢宣帝玄孫劉嬰即位以後,王莽儼然已經成為了西漢的實際掌權者。最終,在眾人的建議下,王莽接受皇帝的禪讓,改國號為“新”,史稱“新朝”。
但是,王莽的即位並沒有改變西漢國內的現狀,反而因其一系列異想天開的舉措,加劇了西漢國內的人民矛盾。
最終,即位僅十五年的王莽被殺死在亂軍之中,新朝滅亡,直到“位面之子”劉秀建立東漢,中原內部才結束了這場紛爭。
無獨有偶,三國曹魏時期,魏明帝英年早逝,以至幼主曹芳即位。司馬懿為了奪得大權,發動了“高平陵事變”。此後,整個曹魏的政權就完全落入了司馬家族手中。
到了司馬懿孫子司馬炎時期,司馬炎接受皇帝禪位,登基稱帝,建立晉朝。然而,司馬炎篡位以後,並沒有盡到一個開國皇帝的指責,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
尤其是“五胡亂華”,不僅對當時的漢人造成了嚴重的衝擊,還嚴重地破壞了漢人的文化。可以這麼説,司馬一族除了篡位享樂,根本就沒做什麼利國利民的事情。因此,他的口碑敗壞是好不委屈的。
二、楊堅和趙匡胤
再來説説楊堅和趙匡胤。
同樣是逼幼主禪位,楊堅和趙匡胤的功績可就大多了。
楊堅不必多説,他經受了司馬家族一手留下的爛攤子,結束了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原的統一,並建立了隋朝。他在位期間,對內減輕賦税,對外武力防禦,使得整個中原地區的人口得到了快速地增長。
毫不誇張地説,隋文帝楊堅是繼秦始皇之後的又一位偉人。雖説他晚年的廢立太子的錯誤決定,使得隋朝二世而亡,但是這依舊無法磨滅它的功績。畢竟楊廣的昏庸,並不是靠眼睛就能察覺出來的。
而趙匡胤建立的宋朝,雖然也一直為後人所詬病,認為宋朝太過軟弱,但是這真不能怪趙匡胤。
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重要陣地之一,這不僅僅是因為燕雲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優勢,更因為燕雲十六州是中原地區重要的產馬地。
古代王朝邊境的少數民族,之所以一直被中原王朝所忌憚,就是因為他們獨特的騎兵戰術。當騎兵面對步兵之時,騎兵打不過可以跑,損失可以降到很低,但是步兵面對騎兵之時,如果打不過,往往就是全軍覆沒。
而中原的農耕性質,就意味着中原王朝對於騎兵的需求極其巨大。而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大宋,就失去了和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對抗的資本。
因此,有宋一朝,面對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基本上都是採取防守姿態,不是因為慫,真是因為劣勢太大。而燕雲十六州的失去,是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送給契丹的,和趙匡胤真沒啥關係。
再者,宋朝雖然在對外戰爭中處於弱勢,但是其內部的經濟發展卻極為繁榮。而經濟繁榮也意味着宋朝的百姓能夠吃飽穿暖,這對於古代的人民來説,是最幸福的事了。
結束語
可見,無論是王莽和司馬懿遭到後人的唾棄,還是楊堅和趙匡胤受到後人的讚賞,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有沒有帶給人民他們想要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