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卷人不應是生意人

  【新聞隨筆】  

作者:飛飛(媒體評論員)

由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的輿論仍在發酵中。不過,輿論的焦點已然從晦澀難懂的炫技作文是否應該拿滿分,轉移到對閲卷人身份與辦講座、做演講等行為之間構成利益衝突的質疑。

在媒體調查報道和網友的爆料接力中,更多的線索浮出水面。在這幅信息拼圖中,我們不難發現,在一些資格證書考試、專升本、高考等國家級考試中,有的命題人或閲卷人利用特殊的身份之便,在未“脱敏”期從事編撰教輔圖書、進入培訓機構授課、開設講座等活動,更有甚者,還突破法律紅線泄露試題信息。

按照相關紀律和規定,命題人、閲卷人等相關人員,本應以“隱形人”的狀態在平日存在。這一制度安排,就是為了避免“裁判員”和“教練員”集一身的情況出現,以致出現利益衝突、利益輸送等。當然,這樣更是出於維護考試公平公正的考慮。

從某種程度上説,這種制度安排對命題人等敏感人羣來説,也是一種保護。也許有的考試內部人員並無私心雜念,不曾想過要將這一身份及附加其上的資源變現,但對從事考試輔導等的培訓機構,“出題人”“閲卷人”等考試內部人員是最好不過的招生廣告和賣課招牌。為了源源不斷的生源和金錢,培訓機構等會對這些內部人員開啓猛烈的利益誘惑,以達成合作。

正如一些媒體調查報道所揭示的,幾乎所有關於泄題等的事件,都是內外串通的結果,不少已經形成分工明確、操作“規範嫺熟”的成熟產業鏈。在敏感度沒那麼高的講座、籤售等活動中,也已經形成圍繞考試內部相關人員的一個小格局、小體系。而這正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這場關於滿分作文的討論,讓公眾改變了以往對考試內部相關人員“走穴”等行為的態度,讓冷眼“挑剔”替代習以為常,算得上是“意外的收穫”了。不過,對考試內部相關人員的調查和處理,不應成為這場社會討論和思考的終點。一是,並不是所有的“敏感人羣”都以公開身份的方式出現在公共場域,有一部分選擇躲在“隱秘的角落”暗中參與或操縱這一切;二是,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情況並不是敏感人物的“單打獨鬥”,在其背後是一個龐大的關係網和產業鏈。對此,只盯一人一事顯然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維護考試公平秩序,保障眾多考生的權利,在足夠的理由面前,有關部門應將釐清考試相關人員的權利邊界列入議程清單。要進一步明確並加強對命題人和閲卷人等相關人羣的管理制度規範,並將這些制度規範切實落到實處,讓兜售經驗這種生意不再是無風險的一本萬利。同時,也要加大對該利益鏈條上各環節的監管和查處,比如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參與泄題操作的培訓機構和相關人員進行“禁入”處理,滌清培訓行業顛倒榮辱、是非混淆的不正風氣。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8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7 字。

轉載請註明: 閲卷人不應是生意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