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蒙古人後代最多的國家,人口多達3000萬,既不是蒙古,也並非中國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經典

印度這個國家在大家心中一直是以神秘的形象出現的,不論是印度人民還是印度的一些習俗,在我們看來都是那麼的不可思議。這些年網上流傳的一些與印度相關的視頻都讓國人感嘆,印度人民真是太神奇了。

不僅現代人有這個想法,就連古人都對印度這個國家充滿好奇,為印度增添了一股神秘氣息。在唐朝,百姓們對印度的認知很少,只知道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着與自己生活的年代不一樣的地方。

印度在多年曆史中最常經歷的就是戰爭,大部分還是受到別人的攻擊以及傷害,在戰爭方面屢屢受到挫折。如果把蒙古人和印度人放在一起做比較,大家都會認為蒙古人要比印度人更英勇、戰鬥力更強。但事實上,蒙古和印度有着脱不開的關係,兩者還有很深的淵源。

當我們提起蒙古人時,聯想到的都是他們高大的身影以及英勇的氣概。眾所周知,除蒙古國外,中國也有着許多的蒙古人在此居住。但印度有蒙古人的這個事實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大家對蒙古人瞭解程度還是比較淺的。

在印度定居的蒙古人數量已高達三千萬,其中還包含了他們的後裔等。這個人數超越了在蒙古國和中國的蒙古人的數量,甚至是蒙古國的十倍,是中國的五倍。這些數字説明了在全球蒙古人最多的國家是印度,而非其他國家。

這一切還要追溯到過去,在當時那個年代,蒙古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們在戰場上有着獨屬於自己的優勢,再加上當時戰爭多,任誰也不是他們的對手。這就導致在當時歐洲亞洲兩個地區的統治者都為蒙古人。

蒙古人天性比較複雜,他們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在管理整個地區時還採用較為殘酷無情的方法,這就導致許多人心生不滿,甚至想要對其進行反擊。終於,在後來爆發了一場大型起義,百姓們齊心協力想要把這些蒙古人驅逐出去,最終,蒙古人敗下陣來,元朝也被推翻了,明朝在朱元璋的帶領下建立了。

在當時的起義裏還包括了一支蒙古隊伍,作為帶頭人的帖木兒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想要進入中原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但一切都沒有那麼順利,在當時他只能與中、西亞兩個地區進行對抗。後來一切障礙都清楚後,時代也早已變更,帖木兒也沒能完成她預期想要完成的事情。

在朱棣時期有一場大閲兵,帖木兒以及很多國家的使者都觀看了這場閲兵,至此之後,帖木兒的想法就消失了,因為他知道以目前的情況他是無法與之較量的。後來在16世紀,帖木兒的第五代子孫巴布爾被打敗了,隨後,巴布爾也帶領兵隊離開了這裏。

來到了南亞次大陸的蒙古人彷彿回到了自己最巔峯的時候,因為這裏的人民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甚至不會反抗,這就是當時的印度。

當時的印度對於蒙古人的到來並沒有表示很驚訝,也沒有因為他們佔領自己的地盤而反抗。因為印度人民所信奉的宗教為印度教,這個宗教把整個印度分成了五個部分,分別代表着五類人。排在首位的並不是印度人,而是不同時代來霸佔印度地盤的外國人,排在末位的才是印度人,地位極其低。

出於這個原因,印度人對於蒙古人以及外國人的到訪早已習以為常,並沒有採取任何反抗。這就導致蒙古人在此紮下根,人數也在急劇上升,直到今天達到了三千多萬人。

【來源:拾文客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