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評書四大家將薛、楊、呼、曹,滿門抄斬是標配,妻離子散才正常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經典

評書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口頭講説表演藝術形式,其講述內容都具有口頭文學的特徵。傳統評書彙集了人民羣眾的智慧,其成果不但有歷代評書藝人的嘔心瀝血,也有羣眾性、自發性藝術創作的特徵。評書的內容既有陽春白雪的家國大義,也有下里巴人的民間趣事,可以説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無怪乎會流傳多年,經久不衰。評書中有着四大家將的説法,分別是楊家將,呼家將,薛家將和曹家將,這四大家族的故事固然是精彩,但是要真的説起來也是一等一的慘,妻離子散算小事,滿門抄斬是常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評書中這四大家將所經歷的慘劇吧。

楊家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評書中,楊家的七郎去僅餘一子回,老大延平、老二延定在雙龍會上一個代替宋王趙光義而死,一個代替南清宮八千歲趙德芳而死;老三延安於金沙灘一役,被馬踏入泥而犧牲;老四延輝金沙灘一戰被俘,於是隱姓埋名委身敵營;老五延德金沙灘一戰後出家為僧;老七延嗣因殺了兒子潘豹而被其父潘仁美設計亂箭穿心而死;老令公楊業也突圍不得,碰壁而死。幾乎是一夜之間,整個楊家天翻地覆,本來人才濟濟舉世無雙,轉眼間就只剩下了一個楊延昭苦苦支撐,何其悲慘。

男人們死了還不算什麼,楊門女將巾幗不讓鬚眉,披掛出戰,佘太君年逾百歲,依然是橫刀立馬,毫無退意。除了她們,楊家的第三代,"宗"字小輩也年紀輕輕就扛起了保家衞國的重任。天波楊府,真真是滿門忠烈,為國為民。

四大家將中同樣處在北宋時期的還有呼家將,這一個家族也是十分慘烈。忠孝王呼延必顯的兩個兒子守勇,守信,在去郊外遊春射獵的時候撞見了薊右丞相龐集的兒子黑虎強搶民女,這二位少年英雄,血氣方剛,自然是不能讓這樣的惡事發生在眼前,於是他們將黑虎暴打一頓,哪知黑虎歸家後竟然身亡。痛失愛子的龐集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龐集將自己的女兒送入宮中,仁宗十分喜愛這位女子,直接將其冊封為貴妃,封龐集為國丈。這位新貴妃恃寵而驕,擅自僭越正好被呼延必顯撞見不説,她還專門派人羞辱這位忠孝王。呼延必顯暴怒,正好給了她陷害的機會,回宮後這位貴妃絕口不提自己的錯處,反而誣陷呼延一家不忠不孝,有不臣之心。於是一夜之間,威名赫赫且有開國之功的呼延家三百餘口全部成了無頭之鬼,仁宗甚至直接將呼延家的宅子改為墳墓,將三百餘口人"屍首倒置,使奸者畏法遷善",名曰"肉丘墳"。

雖然後來呼延慶帶人成功沉冤得雪,龐家也被處置,但是三百餘口人卻永遠也回不來了。

同樣還是宋朝,這次慘劇發生在了曹家身上,而且還和前面提到的呼延慶有關。太師陳平膽大包天,想要謀朝篡位,於是能征善戰、地位崇高且忠勇仁義的曹天勝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於是為了自己的私慾,陳平竟然做了賣國賊,私通遼國,遼人撕毀"澶淵之盟",悍然發兵攻佔了雁門關,邊關失守豈是玩笑,於是曹天勝馬上帶二十萬大軍前往收復,但是卻誤入葫蘆峪被遼兵所圍,消息無法傳出。於是太師陳平馬上抓住機會向英宗進讒言説曹天勝謀反,英宗大怒,不加細察就下令要抄斬曹家滿門。

這時呼延慶以人頭擔保,才沒讓慘劇發生,只是暫時將曹家人押入大牢。呼延慶親自帶兵前往探查真相,但是也和曹天勝一樣被困在了葫蘆峪,這下更給了陳平借題發揮的機會,他説説曹天勝刀劈呼延慶,真的反了。於是曹家三百零三口人全部被押到了法場處死,除了曹天勝的二兒子曹克讓逃跑外,無一倖免。雖然最後的結局也是曹克讓帶兵造反,三鬧汴梁城,成功為一家昭雪,但是三百多口人死了就是死了,死得多麼的不值啊!

難道説評書中慘劇都只發生在宋朝嗎?其實還有一家是在唐朝的,那就是薛家將。高宗時期一個上元佳節,整個長安城都放起了花燈,薛丁山之子薛剛和百姓們一樣上街遊玩,人來人往將整個長安城擠的是水泄不通。薛剛喝醉了酒,四處亂逛,頭腦不清醒的他開始耍橫,嫌棄百姓們擋了他的道,他竟然對這些無辜百姓大打出手,造成了不少死傷。

七皇子李昭前來維持秩序,薛剛畢竟是功臣之後,於是只是呵斥了兩句,哪知道薛剛竟然喪心病狂,一腳踢死了皇子,高宗聽到七兒子被人踢死,又驚又氣,再加上身體不好不慎從高台上掉落,命喪黃泉。

闖了這麼大的禍,薛剛死不足惜,但偏偏他逃跑了,這可就害苦了整個薛家,包括薛丁山這位大功臣在內三百多口人皆被活埋。為了震懾後人,心狠手辣的武則天命人將薛家人屍首的腳搭在肩上,填在坑中,用三皮石板,三皮生鉛埋蓋,再以生鐵熔化,澆成墳堆。並在旁立一石碑,上刻四行字:"反叛薛家門,鐵石壓其身。萬年千載後,懷恨鐵丘墳。"這就是鐵丘墳。

薛家雖慘,但是確實是薛剛闖了大禍,於是沒有什麼昭雪一説。只是後來雖然這位曾經害死一家的薛剛在輔佐唐中宗李顯的過程中重塑薛家威名,薛家一家被活埋業已救不回來了。

這四大家將每一家都是一出慘劇,雖然最後要麼是成功昭雪,要麼是重塑威望,但是也不能算得上是一個好結局。評書到底是一門藝術,所以少不了藝術化的表達,所以十分慘烈才能更顯蕩氣迴腸,作為觀眾,我們才會深受觸動,為故事中的人物落淚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