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西岐大軍即將攻入殷商朝廷時,一向昏庸無道的紂王表現得非常有氣節,他不是卑躬屈膝地武王投降,而是於摘星樓自焚而死。
那麼,紂王為何寧願自焚也不投降西岐呢?如果紂王投降西岐,他的命運將會走向何方?
有人認為,如果紂王投降西岐,肯定是死路一條。因為紂王不僅是個亡國之君,還是個天怒人怨的暴君,無論從哪方面看,武王都可以將他處死。而武王為了維護周朝的穩定,防止紂王捲土重來,也必然會處死紂王。
其實,這種想法是典型的後世王朝統治者的思維。事實上,在中國古代早期,並沒有誅殺亡國之君的惡性慣例。最為人所知的是,漢獻帝劉協禪讓給曹丕後,被曹丕尊為山陽公,可以繼續使用天子禮儀,得以善終;而曹魏的後代曹芳,被司馬炎篡位後,也得到了極大的禮遇。
殷商王朝的風氣向來嚴酷,然而,商朝的老祖宗商湯推翻夏桀的統治後,也沒有對桀趕盡殺絕,只不過將他流放。夏桀被流放時,身邊還跟隨着一羣貴族跟班,使得他在亡國之後,仍然保持了體面的貴族生活。
因此,以仁慈著稱的武王,又怎會對紂王趕盡殺絕?我們幾乎可以斷定,如果紂王向武王投降,可以得到武王的善待,比如被賞賜一塊封地養老(歷史上,武王分封天下,封紂王的兒子武庚在殷商舊地)。
既然如此,紂王為何還寧死不降呢?活着,做一個衣食無憂的封君,它不香嗎?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其一,紂王雖然昏庸無道,但為人高傲,無法接受西岐的崛起。要知道,紂王原本為天下之主,如果投降西岐,便是承認武王為天下之主,便是以王的身份向昔日的臣子稱臣,紂王豈能忍受?
其二,元始天尊對紂王進行了某種暗示,使紂王意識到不降的好處。
在《封神演義》原著中,聞仲死後,靈魂並沒有徑直前往封神台,而是先飄到殷商朝廷,面見紂王。聞仲見到紂王后,説了一番勸諫紂王的話,然後馬上説:老臣欲再訴深情,恐難進封神台耳。臣去也!
巧合的是,殷郊死後,靈魂也沒有徑直前往封神台,也是先飄到殷商朝廷,面見紂王。而且,殷郊也説了相似的話:我必須走了,否則難進封神台。
這兩人的話,無疑泄露了一個重大的秘密,而這個秘密顯然是元始天尊授意兩人泄露,否則兩人絕不會如此大膽,元始天尊甚至都不會准許兩人面見紂王。而這個秘密就是:殷商臣子死後,也是可以封神的。
紂王聽到這個秘密,當作何想?他肯定會想,連聞仲和殷郊死後都可封神,寡人死後豈不更能?
發現了這一天機後,紂王自然不可能投降西岐。投降西岐後,武王再善待紂王,也不過讓他做個諸侯,而紂王是做過天子的人,諸侯對他有何吸引力?而封神則不同,從某意義上説,封神比做天子還過癮。
那麼,元始天尊為何要派人暗示紂王這一天機呢?無非是希望紂王堅持討伐,不要輕易向西岐投降,因為如果紂王輕易投降,封神之戰便會迅速結束,那麼,元始天尊便無法湊足封神榜名單,封神大業也就無法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