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將滅之時,崇禎如果不死明朝是否能走上中興之路

從朱元璋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一直到公元1644年崇禎帝上吊自殺明朝滅亡,二百七十六年,十六任皇帝期間,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的一生,在對外方面都是極其強勢的,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的情況下,明朝直接另立新帝打敗入侵的瓦剌。外敵數次兵臨城下也沒有一位皇帝逃離京城,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王朝最後卻因為各種原因滅亡了實在可惜。

公元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薨逝,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繼位為帝,改年號崇禎。崇禎帝繼位後勤於政務,徹底剷除了禍亂明朝百年的閹黨,處決閹黨200餘人重新啓用天啓年間被罷黜的官員,使得明朝有了些中興的跡象,崇禎帝實打實的算是一位明君,可是崇禎帝上位僅僅十七年明朝就滅亡了,如果再給崇禎一段時間,明朝還會滅亡麼?先來看看崇禎上位後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明朝將滅之時,崇禎如果不死明朝是否能走上中興之路

崇禎年間天災頻起

公元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薨逝,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繼位為帝,改年號崇禎。崇禎帝算是一位明君,繼位後勤於政務,徹底剷除了禍亂明朝百年的閹黨,重新啓用天啓年間被罷黜的官員,使得明朝有了些中興的跡象,但是崇禎帝是真的運氣不好,他上位後,天下是天災人禍不斷。

崇禎元年中國北方大旱,《漢南續郡志》記載,

“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明朝將滅之時,崇禎如果不死明朝是否能走上中興之路

上位初始就遇到了這種事情可以説是倒黴到了極點。可是老天似乎是不準備放過這個胸懷大志的帝王。

緊接着崇禎三年陝西又大飢,百姓連山上的樹皮野草都吃光了還是餓死無數。崇禎六年,陝西又鬧起了蝗災,這次蝗災直接導致陝西百姓死亡半數以上。其後河南於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連續三年皆有蝗旱。崇禎十三、十四年,又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災荒。江南在崇禎十三年遭遇特大洪水百姓流離失所。這樣的連年天災直接導致了大部分災民對明朝廷十分不滿,大多數都加入了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之中與朝廷作對。

瘟疫橫行百姓死傷無數

崇禎十三年,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又發生烈性傳染病流行,崇禎十四年,疫情進一步惡化。左懋第督催漕運,上書道

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飢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

可是這還不算完,崇禎十四年七月,疫疾終於從河北地區傳染到了都城北京,這場疫情一直持續到了崇禎十七年,據昌州志記載“見則死,至有滅門者”。崇禎十六年,河間府景縣,又發疫情,百姓吐血而死者無數,同年八月天津再次爆發鼠疫,每天死亡的人數在百人以上。

根據史學家統計,這場瘟疫造成了數千萬人的死亡,城中十室九空,疫情、旱災、水災。接踵而至幾乎貫穿了崇禎帝執政時間,在這樣的天災下,明朝抵禦不住闖王李自成和清軍的兩面夾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令人驚奇的是,順治元年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清軍入關的那一年,橫行多年的疫情突然就消失了,疫情橫行的華北各地風調雨順。

如果崇禎帝沒死會怎麼樣

? ? 一·? ? 如果崇禎帝在位期間沒有發生這些疫情的話,以崇禎帝的能力,剿滅闖王李自成的部隊應該絕對不成問題,因為沒有這麼多災禍頻發,李自成的部隊也不會藉着災難收買人心迅速擴張,這一點從清朝統治期間反清復明的聲音從沒有斷過可以佐證明朝還是比較得民心的。

? ? 二·如果崇禎帝不在煤山上吊而是同意遷都南京呢?要知道,在崇禎帝自縊後,南明政權仍然堅持了三十九年之久,而這三十九里的時間沒有一位統治者的實力比的上崇禎,甚至偏安一偶後上層官員還在爭權奪勢,內鬥不斷,只有部分前線將軍堅決的抗擊清軍。此時,南明政權還有將近百萬的大軍,數不盡的錢財,一些堅決抗清的名將,如果再加上崇禎的實力,鹿死誰手還真的不好説。

明朝將滅之時,崇禎如果不死明朝是否能走上中興之路

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也許明朝的國運真的到頭了,明朝時天災疫情不斷,在明朝滅亡的那一年又全部消失無蹤,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天意,只是可憐了這位一心中興明朝的皇帝終究是無力迴天。最終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自盡,結束了自己悲壯的一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7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朝將滅之時,崇禎如果不死明朝是否能走上中興之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