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作詩而被朱元璋腰斬的大詩人高啓

女奴扶醉踏蒼苔,明月西園侍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

---明 高啓《題宮女圖》

這是一首描寫宮廷生活的小詩,詩意大概是一名妃子剛剛在西園侍奉君王飲宴,月懸中天,妃子在宮女的攙扶下,興盡而歸。回到自己的庭院時,看門的小狗看到人影,以為是陌生人,開口向着影子搖動的方向吠叫不休。

妃子暗自嘲笑小狗,在這個寂寞的深宮除了自己和宮女太監又會有什麼人會來這裏呢?君王可能很久都沒有來過了。

這本來應該是一首很平常的禁宮詩詞,沒想到卻給詩人招來了殺身之禍。

從唐朝開創出描寫宮廷深院的詩詞以來,歷朝都不缺少這類詩詞。大多數詩人都是借宮女的哀怨之口,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高啓這首小詩,應該也是屬於這一類範疇,沒想到卻被人以為是詩人有意諷刺宮廷君王的淫亂生活,從而埋下禍端。

錢謙益《列朝詩集》中註解引《吳中野史》之意説“季迪因此詩得禍”。“季迪”即是高啓。

因作詩而被朱元璋腰斬的大詩人高啓

高啓,元末明初最著名詩人,文學家。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人。毛主席曾稱讚他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清朝著名學者趙翼也在《甌北詩話》中給高啓“明開國詩人第一”的讚譽。

高啓天資聰慧,能詩能文,讀書時能夠過目成誦,久而不忘,喜歡詠懷歷史,特別嗜好詩歌。在與徐賁、張羽、宋克、王行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詩文,有“北郭十友”之稱。更與宋濂、劉基被並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與楊基、張羽、徐賁又被讚譽為“吳中四傑”,當時的討論者總喜歡將他們與“初唐四傑”作對比。

高啓對做官,興趣不大,更希望能夠著書立説,博取眾家所長,自成一家。

當時元末,天下大亂,羣雄並起,朱元璋、張士兵誠等人爭雄天下。在淮南行省參知政事的饒介守吳中,他禮賢下士,聽聞高啓的才名,多次派人邀請,延請高啓為上賓,招為幕僚。當時在座上都是巨儒碩卿,而高啓只年僅16歲。

在座的人想以作詩刁難高啓,高啓即場成詩:“主人原非段幹木,一瓢倒瀉瀟湘綠。逾垣為惜酒在樽,飲餘自鼓無弦曲。”此詩有限定以“木綠曲”為韻,並以題《題倪雲林竹木圖》為試。

高啓詩一成,立刻驚倒四座,饒介想邀他出仕為官,不過高啓好言拒絕了。大概是高啓熟讀史書,知道亂世不宜為官吧。

不久,張士誠佔據長洲,雖然高啓沒有在張士誠帳下做官,但是卻在張士誠的治下生活了十二年。

因作詩而被朱元璋腰斬的大詩人高啓

高啓一直隱居於吳淞江畔的青丘之地,自號青丘子,還特地作了一首《青丘子歌》。這首詩着意仿李白,有飄逸之感。難怪紀曉嵐贊他“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

高啓在《獨庵集》中作序時,曾寫到“兼師眾長,隨事模擬,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之弊。”這個是他學詩的宗旨。

雖然高啓沒有在張士兵誠帳下為官,但是高啓的《青丘子歌》中,有一句“不聞龍虎苦戰鬥”的詩句。高啓在寫作這首詩時,朱元璋正和元軍、張士誠、陳友諒等爭戰天下,苦戰連連。高啓這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文人作風,反而招來了朱元璋的嫌惡。

在《明史·高啓本傳》中曾明確寫下:“啓嘗賦詩,有所諷刺,帝嗛之,未發也。”朱元璋厭惡文人,並不是一件隱秘的事。朱元璋曾經也寫過一首詩,專嘲文人墨客的。

《罵文士》

明 朱元璋

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

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

朱元璋討厭文人,相傳是因為他在少年乞討時,經常遭到文士的羞辱。

因作詩而被朱元璋腰斬的大詩人高啓

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後,正式在應天登基做皇帝。朱元璋也學其他皇帝一樣,徵集附近其他文人名士為自己效力,拉攏民心。高啓就在蘇州,而且名氣大盛,自然也在徵集之列。

高啓到了朝廷後,擔任翰林院國史編修官,與其他文人一起修治《元史》。當時,高啓與同鄉好友謝徽一起同修元史。書修完後,朱元璋又讓高啓他們教導皇家功臣的子孫。

在洪武三年時,朱元璋因高啓的才華,想授他為户部右侍郎。但是高啓無意官場,與同鄉的謝徽一起辭官歸去。

開始,朱元璋大概也是敬重他們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節氣,賞了金銀讓他們歸去。兩人辭官後,高啓曾拿出自己的詩集,讓謝徽幫他的詩集題序。

在謝徽所寫的《鳳台集序》中,謝徽提到,高啓到了應天,也就是今天的六朝古都南京後,因為南京的山水風物“壯其心目”、“廣其識量”,高啓一時間詩興噴發,不能自抑,寫下了《鳳台集》。

當時,高啓已經詩名遠揚,“每一篇出,嘖嘖歎賞。”高啓的新詩集出來,自然免不了要傳遍南京。

朱元璋剛剛登基稱帝,對民間言論自然也非常關心。而且朱元璋喜歡讓人讀當時的詩書給他聽,朱元璋本身讀書不多,對文人的一些典故和比賦興手法也不甚瞭解。對高啓的詩文有所猜疑,也是正常。

在朱元璋時,毀在他手上的文人墨客就數不勝數。孫蕡就因為幫大將軍藍玉作詩題畫被株連,判了死刑。吳中四傑之一的楊基,因為讒言被奪官罰服勞役,累死於工所。張羽因坐事流放,投長江而死,也有人説是被綁後扔下長江淹死。徐賁以“犒師不周”處死。加上高啓,吳中四傑,全死於朝廷之手。

高啓是因為為蘇州知府魏觀寫作《郡治上梁文》,遭人告發,被告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因為文中有“龍蟠虎踞”四個字,聯想到,魏觀重修知府衙門的選址正好是當年張士誠的宮殿舊址。這正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你這“龍蟠虎踞”是要歌頌張士誠嗎?之前,高啓作《青丘子歌》,詩句中“不聞龍虎苦戰鬥”,將朱元璋和張士誠、陳友諒他們稱為龍虎。但是高啓並沒有説明,到底朱元璋是龍,還是張士誠是龍。朱元璋又好猜忌,再配上這篇《郡治上梁文》的“龍蟠虎踞”,朱元璋哪裏還忍得住。

吳晗 在《朱元璋傳》第七章中寫到:“元璋知道《上梁文》又是高啓的手筆,舊恨新罪一併算,把高啓腰斬。”

高啓被腰斬時才38歲,虛歲39歲。一代大詩人,成也詩,亡也因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1 字。

轉載請註明: 因作詩而被朱元璋腰斬的大詩人高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