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只因幼兒園留了這個家庭作業,4歲兒子差點失去親媽,值得嗎?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經典

“終於熬到上幼兒園了,每天接送一次就行,終於不用天天圍着孩子轉了,解脱嘍!”昨天閨蜜們一起吃飯,有一個朋友如釋重負般説道。想想也是,孩子上幼兒園家長應該是輕鬆了,不用每天給孩子做飯帶着出去玩兒了。

但是接下來我們另一個朋友,一位6歲的寶媽卻給我們潑了盆涼水:“你以為孩子上幼兒園就解脱了?難的還在後面呢!我兒子幼兒園的時候,一星期有三天都會佈置親子作業,讓我這個從小不會做手工的人,算是把所有的摺紙,畫畫都學了一遍,簡直比上班還累呢。”

回想以前,我們小時候好像作業並不多,放學可以扔沙包跳皮筋,感覺特別的輕鬆自在。可現在孩子的作業,真謂是五花八門啊,當過爸媽的人,大概都知道,老師佈置給孩子的作業,並不僅僅是佈置給孩子的,更是針對於“全家人”的。甚至有很多家長感慨:“帶個孩子,是要把我以前沒寫過的作業,沒學過的手工全都補上了。”

確實是,有很多學校的老師,總是給孩子提出一些“特別”的作業,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體驗親子游戲的樂趣。但有些作業對於孩子來説有些難度,孩子獨立完成並不容易,所以就需要家長的輔助才可以。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學校到底給孩子佈置過哪些奇葩作業?

網友@琪琪媽:為了完成孩子的金魚觀察作業,下了班之後,我就陪着4歲的孩子一起去公園湖邊撈魚。當時湖邊有些滑,我拿的網子一把沒抓住,整個人滑倒了,跌到了池子裏。要不是周圍的好心人及時幫忙,他老媽我的小命差點都要給丟了,不過所幸的是最後人沒事。

@王王是個好孩子:“我嚴重懷疑老師給我家兒子佈置的作業,不是給孩子佈置的,而是給家長佈置的,你説有哪個孩子能獨立的製作車呢?”

有天下完班回來,孩子興致沖沖的説:“爸爸,老師讓我們用塑料瓶做一輛車,喏,給你。”接過兒子的塑料瓶,我簡直愣住了!塑料瓶和車,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結合起來。兒子説是老師佈置的親子互動手工作業,這可真是要了我的老命啊,家裏沒材料和工具,怎麼做出來車?折騰了大半夜,用盡家裏能用的邊角料,終於做出來一個敞篷的手推車了。

@晶晶z金金:“哎,你們都還好,不就是製作一個手工作業嗎?我們家孩子的老師,大冬天的要孩子帶個紅楓葉過去上課,説是觀察楓葉的紋理和顏色變化。傍晚跑遍了半個城市,地上愣是沒有一片楓葉,連綠樹葉都沒影,最後沒辦法,跑了幾家鮮花店,買了幾片黃色的葉子交差了。”

看完上述兩個作業,大家有沒有心疼這幾位家長?

看到這麼多的奇葩作業,又是帶小金魚,又是製作各種模型的,其實家長並不是不喜歡和孩子一起做作業,而是希望老師佈置的作業能夠“簡單”一點。

甚至還有一些家長表示:“好不容易下班回家,讓我們歇一會兒吧,求老師放過。哪怕是讓孩子抄課本,能不把家長扯進來就別把家長扯進來,畢竟我上學的時候都沒做過作業。”

當然老師也是好意,培養孩子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也是家長的事情,只有家長和老師進行良好的互動,彼此間的默契合作,才能夠共同把孩子託向美好的未來。但是有的家長還是想給一些老師提幾點建議。

切合實際

佈置作業切合實際,類似冬天觀察金魚,觀察楓葉紋理等等。觀察對於孩子來説是一件好事,但是觀察的事物卻不好找,不切合實際的東西,家長縱然有三頭六臂也是沒辦法幫孩子完成的。

希望老師能夠“手下留情”,放學生一馬,也放家長一馬,佈置一些切合實際的作業。

降低難度

還有一些老師,佈置的作業實在是太難了,比如做一輛坦克或火箭,會噴水的塑料瓶等等,這些手工孩子根本就做不出來,就連家長都很難去搜集材料完成作業。

這到底是佈置給孩子,還是佈置給家長的?家長即便是和孩子一起完成,孩子動手的比率也是很低的。所以希望老師在給孩子佈置作業的時候,可以降低難度,考慮到大部分家長的實際情況。

體諒家長

家長們下了班之後,做飯掃地洗碗刷鍋已經非常疲憊了,完全比不了精力旺盛的孩子,忙完這些還要替孩子完成作業?有時為了一個手工作業忙到半夜,第二天還要起早送孩子再去上班。

所以希望老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體諒一下家長,新時代的家長真的不太容易呀。當然在這裏,我們既應該體諒家長,也應該體諒老師。

老師佈置一些親子互動手工課,其實也是為了孩子和家長能有更多時間的互動和交流,促進親子之間的默契和感情,從而促進家庭的和睦與温馨,更利於家長方便管教孩子。

而家長們下班也不容易,也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體諒。所以,家長和老師可以定期進行一個溝通,有什麼問題隨時解決,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的發生。老師和家長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孩子好,大家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就不會有很難解決的問題了。

就親子作業“難度過大”這一問題,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你認為親子的難度應該“大”還是“小”呢?你認為老師應該怎麼佈置作業,才能既促進親子關係又能讓家長輕鬆完成呢?評論區留言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