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學習愛走神?父母巧用“斯特魯普”效應,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經典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這句來自於荀子的名言的意思其實是説:每個人的思慮都是有限的,就像是眼睛不能同時清楚地看到兩個地方,耳朵不能同時周全地聽到兩個聲音。正因為人的思慮有限,不管是讀書還是做學問,保持一定的專注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現實的情況卻是,隨着孩子的年齡的增加,一些父母會發現,孩子常常會出現上課走神,好動,開小差的現象。這種現象往往帶來的“副產品”就是成績的一落千丈。

孩子的注意力不高絕不僅僅是一位父母最頭疼的問題,放眼全國,這是一個幾乎讓所有父母都會感到頭疼的問題:

根據《中國青少年注意力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全國僅有58.8%的青少年能在課堂上保持專注力,有超過20%的學生處於“經常走神”的狀態。

一位在一線長期從事小學教學的班主任老師甚至明確表示,在她班上至少有超過94%的孩子專注力需要特別培養。

到底是什麼原因毀掉了孩子的專注力呢?1935年,美國心理學家從心理學和大腦發育的角度出發,針對兒童專注力不高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提出來一個重要的觀點:斯特魯普效應(Stroop effect)

是不同於其他的理論針對於個體的研究,這個理論將研究的對象放眼到了羣體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優勢反應和非優勢反應,為父母引導教育孩子提供了切實有效的理論支持。

斯特魯普效應:大腦的選擇性反應,會影響人選擇的優先級

1935年,美國心理學家進行了一次經典實驗,他將用紅色墨水寫成了有特殊含義的詞(如“綠”)和無意義的詞(如“書籍”),遞給觀察者看,並要求他們説出詞語的顏色時。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他發現多組觀察者都表現出了對前者(紅顏色,詞意為綠色)的命名時間明顯長於後者的現象。當他要求觀察者只指出顏色時,觀察者能夠很快地將顏色指出來。

這説明同樣是作為刺激,顏色(紅色)對大腦的刺激影響要遠遠小於字義(綠字)對大腦的影響。他將其總結為:

大腦對文字信息的加工速率要快於對顏色信息的加工速率,説明同樣是刺激,大腦對文字的刺激為優勢反應,而對顏色的刺激則是劣勢反應。

這就是著名的“斯特魯普”效應。

大腦對不同事物的反應速率,到底是怎麼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的呢?

人腦中對於顏色和文字這兩種信息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當人的大腦同時接收到這兩項信息後,人腦會在兩個信息之間進行優先級的排列,根據優先級的不同進行處理。

就拿實驗中的“顏色”和“文字”兩種信息來説,大腦對於文字信息處理的優先級顯然要高於對顏色信息的處理,當實驗者要求觀察者做出“逆向”思考,將優先級低的數字信息“優先”表示出來時,自然和人腦的處理習慣產生了衝突,表現出來就是不能又快又好地説出正確答案。

大腦的這種處理特性其實也能為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建議。在大腦的處理中,孩子的學習是一種非優勢反應,而外界的干擾則是一種優勢反應。這種衝突也就導致了孩子很難“坐得住”。

如果父母想要讓孩子保持較高的專注力,要做的事就是從小為孩子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為孩子的大腦構建正確的優勢反應,避免孩子的大腦長期處在這種“擰巴”的狀態。

父母應該怎麼為孩子建立正確的優勢反應,養成較高的專注力

1)不要隨便干預孩子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經説:“如果沒有收到孩子的邀請,請不要隨便干擾正在專注的孩子。”

這句話其實已經指出,父母如果想要為孩子養成較好的專注力水平,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輕易地干擾孩子,特別是孩子在專注的時候。但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卻是,總有一些父母會打着“為孩子好”的旗號,肆意地打斷孩子。

特別是孩子在認真地看書玩玩具的時候,父母不要總是不放心地一會問問孩子渴不渴,想不想吃東西之類的話。這個時候的孩子正處在專注的過程中,父母的這種打斷反而會讓孩子剛剛建立好的優勢反應失去了效果。

2)適當的獎勵機制

人畢竟不是機器,總有思慮不足的地方。這一點對於孩子來説也是這樣,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精力分散勢必會帶來專注力的下降,這就需要父母有意識地通過外部措施來激發孩子的精力。

適當的獎勵機制就是一種很好的辦法,通過為孩子專注讀書學習設定一定的獎勵,這種獎勵可以是物質和口頭獎勵。比如在孩子專注地寫完作業後表揚一下孩子同樣會對孩子產生激勵效果。

3)通過一些外部措施來引導

市面上有很多針對寶寶專注力訓練的書籍和工具,最常見的就是舒爾特訓練方格和迷宮,這兩種方法都是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一點點地建立專注的優勢反應。父母可以藉助這些輔助方式,為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助力。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