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古詩中提到:靖難登基勢順天,遷都跋涉扭坤乾。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之後,就順利的當上了明朝的第3位皇帝。然而朱棣給歷史留下的印象,其實一直以來都很有爭議性。有人説朱棣自登基以來,就是一個利於國家統治、治理朝綱優秀的傑出人物,但是也有人説朱棣身上有一個洗不清的罪名。
那就是曾經搶奪了自己哥哥兒子的政權,也就是朱允炆原本是明朝的建文帝,皇位坐得好好的,但是燕王朱棣卻謀朝篡位,將自己的侄子一腳踢下了皇位。所以按照中國的道德法規來看的話,朱棣這樣的行為必然會遭受非議。但是自古以來謀朝篡位的事情屢有發生,這已經不是一件不常見的事情了。
但是每一位謀朝篡位的成功者都會修改歷史,給自己的一些行為加上甜蜜的修飾詞。會將之前的一些罪惡行徑進行掩蓋,所以現在也有很多人推測,朱棣在登基成為皇帝之後,也會對自己之前所做的一些遭人非議之事,進行了後期的修改。1360年,朱棣出生於南京,是朱元璋的第4個兒子。
然而當時朱元璋在開闢了明朝中央集權制度之後,一直以來都非常的推崇嫡長子和嫡長孫繼承皇位的制度,所以作為朱元璋第4個兒子的朱棣,也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地方的封王。雖然可以位居王爺的尊貴程度,但是這對於朱棣而言,就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制度。如果是看才能的話,日後是誰當上皇帝還真説不定呢。
作為朱元璋的第4個兒子,關於明朝歷史的史官記錄的也是:朱棣並不受朱元璋所喜愛。就拿1930年來説,這是朱棣出生的時間。當時朱棣誕生於應天府,這就相當於是國家的第2個都城。其政治要害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當時朱元璋的政治仇敵陳友諒已經率兵進攻了太平地區,按照陳友亮的進攻路線來看的話,在安徽當塗縣已經被攻的情況下,緊接着下一個地方可能就是應天府了。
加上朱元璋的第4個兒子在這個時候降生,應天府的位置更應該好好重視起來才對。但是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卻問都沒有問朱棣的事情,便又率兵前往一線指揮作戰。所以從這一點當中也可以看出來,在朱元璋的個人觀念裏面,不論是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上,還是去考慮各兒子的對待態度,嫡長子和嫡長孫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不是嫡長的子嗣,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冷漠的。
1370年,朱棣按照朱元璋推行的地方藩王的政策,被規劃到了北京地區,成為了燕王。然而三年之後朱棣卻在回京覆命的時候,從朱元璋那裏領到了一本書,叫做《召見錄》。這本書當中就非常的推崇一些祖宗家法,再三提出嫡長子和嫡長孫更符合成為繼承人的條件。
所以朱棣從父親那裏得到了這樣一本書,無非就像是父親給自己遞了一個小紙條,上面寫的內容就好像是説:不要去爭權奪勢,做好自己的地方藩王就可以了。可能原本朱棣並沒有謀朝篡位的決心,但是如果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思想之下,朱棣的心理也會起到一種刺激吧。
然而在1398年6月份,朱允炆作為朱棣的侄子,順利登基成為明朝時期的第2位皇帝,史稱建文帝。但是當時建文帝在上位之後非常抵制藩王制度,所以就推行了一些消藩的政策。這對於朱棣而言,本身就是一件消化不了的事情。所以在雙重打擊之下,朱棣又主動發起了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最開始對外宣稱的口號,僅僅只是為了掃除朝廷中的一些貪官污吏。
但是在靖難之役之後,建文帝朱允炆便順勢倒台,朱棣繼位。所以從這一點當中也可以看出來朱棣所發動的靖難之役,名義上是説掃除朝廷中的一些不利於中央集權制度的貪官,但是實際上是想要推翻建文帝,建立自己的政權,也就是謀朝篡位。公元1402年,當時朱棣已經評定了朱允炆的舊部勢力,但是這時候朱棣卻得意忘了形,騎着快馬,想要火速進入宮殿內繼承皇位。
但是這時候朱棣卻沒有考慮到很多其他的事宜,比如説如何堵住悠悠重口,才能夠讓自己的皇位做得更加穩固?這時候朱棣在快馬奔騰的時候,身邊卻突然站出了一位原本是朱允炆舊部勢力當中的一個謀士,這位小官當時就詢問了朱棣一個問題:陛下是先拜祭先帝陵墓,還是先登基握權?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如何讓自己後來的路走得更加順利?
該做到的禮儀必須還是得做到的。所以這時候朱棣恍然大悟,立刻調轉方向,對外宣稱:自己只是看到宮內有大火,現在看到火勢已經被控制住,所以現在還是必須要去朱元璋的陵墓先祭拜一番,再會回到宮中。這個人就是被稱之為是的三楊謀士之一的楊榮。
從楊榮在1402年決定從建文帝朱允炆的隊伍當中脱離,追隨大勢所趨的朱棣勢力,可以得知楊榮是一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才能者。再看楊榮在朱棣被勝利的喜悦衝昏頭腦的時候,還敢主動站出來獻言納策,這樣的魄力和對於整體局勢的把控,還是富有遠見性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