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人身邊事提高了思政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學生們用課堂高抬頭率肯定了教師的努力
私人訂製,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傳播價值觀
閲讀提示
思政課要潤物無聲,實現思想引領,就應該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私人訂製思政課堂”,讓同學們用各自的方式去表達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理解,實現從“要我聽”到“我要講”的角色轉換。
“洋務運動期間不僅有大家熟知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其實左宗棠在蘭州也開辦了機器製造局和織呢局,同樣是中國近代工業的先驅……”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上,除了詳解教科書上的案例,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崔明還會講述很多“本地故事”,讓同學們頓時有了一種“歷史就在我身邊”的感覺。身邊人身邊事提高了思政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學生們用課堂高抬頭率肯定了崔明的努力。
近年來,蘭州大學積極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把“大思政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力推動思政課守正創新,實現課堂教學、網絡引領、實踐教育的有機融合。
守好教育教學的主陣地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一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蘭州大學藝術學院的同學們發揮專業特長,小提琴、二胡、鋼琴齊上陣,以一首深情款款的《我和我的祖國》歌曲快閃讓課堂“暖”了起來。
授課老師李曉莉一開學就設計了新生學習需求和課程意見調查問卷,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需求,最終用充滿活力的課堂讓同學們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那是我進入大學以來第一次跟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向祖國真情告白。”藝術學院學生劉學英就這樣愛上了思政課。
“思政課要潤物無聲,實現思想引領,就應該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私人訂製思政課堂’,讓同學們用各自的方式去表達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理解,也能拉近和青年學生的距離。”李曉莉説。
如何增強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一直以來是不少思政課教師思考的問題。
“理想是最好的化妝品,本領是最棒的美顏相機。”對當前流行的熱門名詞他信手拈來,倡導學生“不做佛系青年,要做馬系青年”,李東坡老師做起了“講台上的段子手”,受到了學生和其他老師的一致好評。
為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效果,蘭州大學建立校領導為思政課教師做助教工作制度。除了參與講課,校領導還與思政課老師共同備課、研討,參與到思政課的課程教學設計、課程內容銜接、重點難點問題研判等過程中。
在一堂題為《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專題思政課上,蘭州大學黨委書記馬小潔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先春教授當起了“助教”。馬小潔結合自己的人生體會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地將重大理論問題轉化為大學生聽得懂、能入心的課堂知識。
學校還連續3年舉辦“課程思政”競賽,3000餘門專業課、225門通識教育課、82門在線課程實現了“課程思政”全覆蓋,產生了一批富含思政元素的線上和線下“金課”。
提升核心課程的含金量
在第三屆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總決賽舞台上,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李金玲所講授的《可愛的中國、可愛的人》獲得大賽一等獎。談及這次經歷,李金玲覺得是一次全方位的鍛鍊:“從主題到框架,從案例到表達,大學生講思政課於我而言是一次從‘要我聽’到‘我要講’的角色轉換,更是一次眼界的開拓和成長的歷練。”
蘭州大學引導學生從“聽思政課”向“講思政課”轉化,已指導學生連續3年榮獲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一等獎。指導教師李睿説,“思政課只有融入學生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入腦入心。”
馬克思主義學院從供給側探索推動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讓科研成為教學的“源頭活水”,推動思政課教學走進網絡新空間,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思政產品,不斷提升鑄魂育人核心課程的“含金量”。
研究西北黨史黨建的崔明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帶到現場教學過程中,同時也會加入最新的學術前沿知識。他認為一些課本上的知識點同學們在中學階段已經學習過,必須得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一門有含金量的‘金課’是源自課本,高於課本,最後又迴歸課本。要讓學生有知識的獲得感,所以教學和科研一定要打通結合。”
思政課教師在網絡App推出“坡有道莉”印象思政課,同時聯合“學習強國”甘肅學習平台推出《頗有道理》理論宣講節目,以網絡化、可視化、便捷式方式做到了多維實時互動,理論在流量中火了起來。馬克思主義學院楊志超老師説,“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傳播價值觀。”
講出深入人心的時代味
“治沙的道路任重道遠,我們還要一代一代地幹下去,讓風沙變風景、黃沙變黃金……”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羣體事蹟報告團受邀走進學生思政課堂,與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30多名學生親切交流互動,讓青年學子近距離感受“時代楷模”的奮鬥精神和新時代愚公精神。
課後,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張迎深有感觸:“思政課大多給人以枯燥而單一的印象,而這堂實踐思政課,讓我們有幸與時代楷模、治沙英雄近距離接觸,傾聽他們的治沙故事,很受鼓舞。”
從西路軍戰士到八步沙“六老漢”,再到援鄂抗疫英雄,蘭州大學不斷開發別樣思政課,把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最生動的素材,把火熱社會實踐作為最真實的教案,把偉大時代成就作為最權威的註腳,政策方針、國情時政、社會實踐等被帶到了大學生思政課堂,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講出了青年人愛聽、能懂、願行的“時代味”。
去年,青年教師葉茂泉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研究生黨支部學生代表組成的師生宣講團來到平涼市崆峒區峽門鄉,全面宣講、深入闡釋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並親身感受脱貧攻堅的勝利成果。
通過開展考察參觀實踐,學生們更加了解社會現實,也感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偉力、理論偉力和實踐偉力。“思政課要擴大課堂範圍,既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社會上開展,要讓大學生全面地感知體悟黨情國情社情民情,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心懷‘國之大者’並作為理想目標而為之奮鬥。”葉茂泉説。
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們讓思政課堂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走進社區街道、農村鄉村、紅色基地,與真實社會實踐親密接觸,共開展理論宣講2000餘場次,總受眾超過20萬人次。
本報記者 康勁 本報通訊員 王耀輝
(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