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期錯過三個絕好機會,最後不得不滅亡。
順帶者最終使中華沉淪近百年!全都是這一夥人乾的!
第一次機會,洋務運動,治標不治本,最後功敗垂成。
同治年間,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合力剿滅太平天國之後聯合中央的奕昕開展洋務運動,先後和地方實業家建立了一大批現代化工廠,經過20年的發展,基本上有了初級的生產體系。
尷尬的是在朝廷中樞的奕昕曾經作為皇位繼承人失敗者,始終受到猜忌,慈禧辛酉後,掌握大權,也怕這個親王有異動,僅僅見他當中聯繫皇族的棋子。
同意洋務運動的原因在於圖強,而不願意漢人強大。
作為滿洲貴族階級,他們無法容忍漢人官僚的持續壯大,於是就百般變相阻撓,隨着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洋務運動失敗。
第二次,康梁維新運動被頑固派阻撓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傳統讀書人康有為梁啓超等人深感危機,於是萌生變法圖強的思想,當時皇帝光緒也有相同想法。
於是,光緒,主導戊戌維新康梁一拍即合。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開始,結果這一次各種措施都急於求成,又盲目激進的打壓頑固派。
結果可想而知,保守派於是聯合起來囚禁光緒,誅殺戊戌六君子,康梁兩人流亡海外。
第三次,預備虛君立憲被頑固派阻撓
庚子事件以後,內憂外患的清王朝權威損失殆盡,漢人士紳不在全心全意效忠,滿人權貴權力被大量削弱,地方上漢人士紳大面積掌權。
在這個背景之下。
隨後廢除科舉制度,派遣留學生,導致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都失去未來。
慈禧等人接受了虛君立憲的主張,但是沒多久就駕鶴西去,附帶光緒帝一起死亡。
年僅三歲的溥儀幾位,其父作為攝政王,滿以為權力在手中,於是搞出了一個皇族內閣,這使得漢人士紳義憤填膺。
早先殷切期望的立憲宣告死於夢中。於是全部對滿清不再抱有希望。
至此,清廷浪費了他們所有的救命機會,得罪了所有能夠得罪的人。不滅亡都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