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句古語,那就是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也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都非常講究孝道,但是在民國時期,著名將軍胡宗南卻不認自己的老父親,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孝道
中華民族向來是講究孝道的民族,孝道觀念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被提出了。西周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血緣關係基本上決定着政治走向。不管是宗法制還是分封制,在權力分配和權利繼承方面基本上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
到了西漢時期,隨着董仲舒的新儒學被確立為官方指導思想。董仲舒的三綱五常思想就被普通老百姓所熟知,也成為了普通老百姓的行為準則。所謂三綱五常就是,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這樣的等級秩序能夠一直存在,那就是因為孝道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所謂孝道,就是指養親和敬親,就要贍養自己的親人,在自己的親人年老以後,給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進自己最大的可能為他們養老送終。敬親就是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在外人面前給足他們面子,在家人面前也要注重形象,比較順從他們,孝順孝順,順着也就是孝了。
孝道文化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標準,在中國古代也是一種選官標準。如果你無法做到孝順父母,也就無法在朝廷中擔任要職,甚至還有可能因為不孝順父母被朝廷之罪。現代社會,孝順父母已經成為一項最基本的品德規範。
二、胡宗南賭氣離家
胡宗南出生在我國南方的一個比較落後的地方,他的父親是胡際清。胡際清為了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從事藥材生意,在年輕的時候賺了很多錢。但是由於自己的文化水平並不高,政治格局也不大,沒有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再加上當時正好處於戰亂時期,企業發展也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影響,因此胡際清的藥材企業很快就衰落了。他雖然也經常工作,但是家裏的生活條件還是明顯下降。
1915年的時候,胡宗南從私塾學校畢業了,在一所小學當老師,日子本來可以平平穩穩的繼續進行,但是胡宗南的父親卻讓他,和一個不曾認識的女子結婚,胡宗南非常生氣。再加上他沒有成功成為小學的校長,一怒之下胡宗南就離家出走了。
三、成為高級將領,卻不認自己的父親
胡宗南離開家以後,去到了革命風潮影響最大的地方廣東。1925年的廣東成為了孫中山先生的根據地,此時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正在進行第一次國共合作,黃埔軍校的建立是其軍事合作的重要表現。黃埔軍校建校以後,開始廣泛的向社會招生,離家出走的胡宗南非常榮幸的通過了層層選拔,成為了黃埔軍校的第一批學生。
黃埔軍校畢業後的胡宗南,帶領部隊南征北戰,並且建立了赫赫戰功,越來越得到老蔣的賞識與重用。後來的時候,胡宗南成為了45萬部隊的首領,是響噹噹的西北王。
越來越老的胡際清,從其他人口中,聽説自己的兒子成為了將軍。自己覺得非常高興,也非常的自豪。於是就帶着家鄉的特產去找胡宗南了。
胡際清來到胡宗南的部隊就被攔了下來。沒有見過什麼大場面的胡際清當然有些膽怯,但是想着自己的兒子已經是大官了,這個部隊全部是自己兒子的,於是還是大膽的走向前,對着守門的就説,我是你們軍長的父親,我是來找你們軍長的。
守門的老兵一看這種情況,立馬跑去向軍長彙報,説門外有一個老年人説是您的父親。胡宗南緩了緩沉思了一會兒説,讓他回去吧,我不認識他。胡際清一下子急了,想着自己的兒子怎麼可能不認識自己呢,於是大喊自己兒子的小名琴齋。胡宗南聽了以後,告訴他的手下説,這個人一看就是來鬧事的,快把他趕回去。
胡際清只好回到自己的住所,一直悶悶不樂,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自己的兒子會不認自己。此時門響了,一個將軍走了進來,告訴他説,這是軍長給你的錢,你拿着離開吧,再也不要來指揮部找他了。胡際清大罵胡宗南不是人,從此父子兩個再也沒有見過。四、胡際清和胡宗南的矛盾因為包辦婚姻而爆發
胡際清和胡宗南的關係之所以鬧得這麼僵,那是由於胡際清非要包辦婚姻。胡際清在落魄的時候,心中有一件大事,就是一定要把自己兒子胡宗南的婚姻大事給解決了,於是就選中了一個能夠超持家務的女孩兒,並且希望他做自己的兒媳婦兒。
但是,胡宗南是接受過先進思想教育的,自由平等的思想早就在他腦袋中生根發芽,他是不可能和一個不認識的女子結婚的。胡際清也非常的固執,認為包辦婚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並沒有做錯什麼,而且按照傳統習俗,自古以來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胡宗南就是喝了幾天洋墨水,受了幾天西方文化的影響,就不知道中國文化了。
胡宗南一直和自己的父親辯論,希望父親能夠理解自己,並且一直和自己的父親説,沒有愛的婚姻是不幸的婚姻。但是他的父親沒有被他説動,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又擺脱不了自己的父親,只好離家出走。這一出走便沒有再回到那個家。
胡宗南和胡際清這對父子,由於思想觀念的不同,導致了矛盾越來越激化,包辦婚姻這一事件徹底使兩人有父子變成了仇人。實際上父母與子女的緣分只有短短几十年,我們不要因為觀念的不同,就分崩離析,是要試圖去理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