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抗美援朝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的總兵力、志願軍的武器裝備。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部隊中的50軍。與38軍、39軍、40軍等部隊不同,50軍屬於解放戰爭期間起義改編而來的部隊。因此在入朝作戰的初期,50軍官兵曾經帶着思想包袱。但是在50軍入朝作戰以後,50軍的一系列表現,得到了毛主席、彭德懷元帥、葉劍英元帥的高度評價。今天,我們就聊聊50軍的故事。
首先,我們聊聊50軍的歷史。50軍的前身是滇軍第60軍,軍長為曾澤生將軍。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以後,滇軍第60軍被調往了東北戰場。在東北戰場上,受盡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排擠,例如新1軍、新6軍等嫡系部隊,都被派往了東北戰場。面對東北野戰軍排山倒海般的進攻,有便宜是嫡系部隊的,有困難則是地方部隊的。尤其是固守長春期間,滇軍第60軍的待遇非常差。結合各方面的因素,1948年冬天,在遼瀋戰役期間,滇軍第60軍和平起義。
隨後,被改編為第50軍,編入了第四野戰軍的戰鬥序列。時間進入1949年之後,50軍跟隨第四野戰軍南下,也參加了一系列的戰役。截至1950年夏天,也就是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50軍各個部隊基本上分佈在河南南部和湖北等地墾荒、興修水利。朝鮮戰爭的局勢發生逆轉以後,截至1950年10月,戰火已經燃燒到了我國的鴨綠江邊。處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國決定派遣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其實,早在7月份,我國已經抽調了38軍、39軍、40軍、42軍等部隊,總計25萬多人,組成了東北邊防軍。
到了10月份,以東北邊防軍的幾個軍為主力,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踏上了新徵程。在這4個軍中,38軍、39軍和40軍屬於東北的主力拳頭部隊,被稱為“四野的三隻虎。”志願軍入朝作戰以後,鑑於實際作戰的需要和兵力部署的問題,66軍和50軍先後奉命入朝作戰。其中,第50軍全軍總計36000多人,被充當戰略預備隊使用。在入朝作戰的最初期,彭德懷使用了後期入朝的66軍,至於第50軍,仍然部署在鴨綠江邊。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並不是50軍屬於起義改編而來的部隊,就得不到信任。信任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由於屬於1948年底才改編而來的部隊,50軍的戰鬥力如何,這一點很重要。第二,50軍全軍只有只有山炮16門,化學迫擊炮10門、82迫擊炮45門,步槍子彈和手榴彈也不多。因此,彭德懷一直擔心50軍頂不住,因此,能夠使用其他部隊的時候,沒有把重要任務交給50軍。由於自身是起義改編而來的部隊,50軍官兵們則有“思想包袱。”
感覺與其他兄弟部隊相比,自己“低人一等,”因此,需要打幾個漂亮仗看看。尤其是50軍入朝之初的幾次戰鬥,表現確實一般。當時,彭老總並沒有過分訓斥50軍,越是這樣越“擔心。”因此,50軍上下鉚足了勁,一定要打一次翻身仗。1951年1月2日,50軍149師全殲英軍步兵第29旅的皇家重坦克營,總計斃傷俘敵690餘人。這是英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受到的第一次沉重打擊。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軍隊殲滅的最大建制的敵軍坦克部隊,而且完全是被步兵分隊用輕火器和炸藥包所消滅的。
當時,出現了志願軍輕步兵俘虜英軍重型坦克的故事。但兩次上報戰果以後,志司都不敢相信,認為存在誇大戰功的因素。直到第三次上報,政委徐文烈把記者胡寶玉拍攝的照片一起上報,彭老總等人這才相信嘉獎通報。在志願軍第三次戰役期間,50軍和39軍共同攻入了漢城。50軍的先頭部隊一直打到水原以南70裏,這是志願軍打到的最遠距離。在第4次戰役期間,50軍被部署到了漢江以南,肩負了阻擊美軍北上,掩護志願軍主力後撤的重要性。
當時,50軍需要面對美25師、美3師、土耳其旅、韓1師、韓1師、英29旅等超過6萬敵軍。在武器裝備方面,雙方的差距更大。敵軍擁有坦克300多輛,裝甲車100多輛,火炮2000門,其中70毫米以上大口徑火炮660多門。曾澤生將軍指揮50軍官兵,利用善於土工作業的優勢,依託修理山、帽落山、光教山、文衡山形成了第一道防禦陣地,依託博達裏、內飛山、鷹峯、國主峯形成了第二道防禦陣地。
長達50天的阻擊戰中,50軍官兵拼死血戰,在漢城南北兩岸,反覆組建美軍部隊北上。總計斃傷俘敵1.1萬人,但50軍也傷亡慘重。全軍有7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的將士為國捐軀。三分之一的指戰員犧牲在朝鮮土地上,減員10033人。湧現了“白雲山團”、“能攻能守第4連”、“戰鬥英雄連”、“英勇頑強連”等一大批戰鬥英雄集體。戰後統計,只有4個營4個連屬於完整建制。在大戰結束以後,彭德懷專門接見了曾澤生,非常感慨地説:“50軍打得好,你指揮得好啊,我要給你補兵,優先給你們50軍換裝。”
感謝您的閲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説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