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9=400被判錯,爸爸討公道,老師解釋後他慚愧不已
最近幾年來隨着教育理念的不斷改革,家長在孩子受教育過程中的關鍵性作用,往往要大於老師。
但是如果父母本事的能力也不夠,那麼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還很可能會鬧出大笑話。
李先生的兒子今年上3年級,一天兒子在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了難題,李先生雖然文化不高,可是心想小學數學無非就是加減乘除也沒什麼難的,於是就接過孩子的練習冊。
李先生看到練習冊上的題目是:樂器商店新進了9把小提琴,共花了3600元,售價合理的是什麼。
李先生剛一看到題目就信心滿滿地告訴兒子,排除兩個單位名稱錯誤的選項,然後再拿總錢3600÷小提琴數量9,最後得出的400則是正確答案。
能幫上孩子學習上的忙,李先生得意洋洋。可是到了第二天放學回來,兒子卻哭哭滴滴地告訴爸爸,這道題是錯誤的。
李先生看着練習冊上的紅叉,心理感到十分納悶,心想這麼簡單的題目不可能會錯,肯定是老師不會教。
為了替兒子討回公道,李先生隔天就跟着兒子去了學校,他找到兒子的老師,一針見血地質問老師:3600÷9=400居然還會被判錯?
本以為是老師的疏忽導致,可是沒想到當老師解釋後,李先生居然羞愧難當。
原來這道題的最關鍵信息講究的是售價合理,3600÷9=400固然沒有錯誤,不過400只是商家的進價。在售價合理的前提下肯定要保證自身的利潤。
所以只有A答案498元/把才能保證商家是有利可圖的。
聽了老師的解釋説明,李先生連連為自己的無理舉動道歉。
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是最多,為了保證孩子的學習,家長和老師的聯繫也是尤為密切的。可是很多時候,雖然站在同樣為孩子好的角度思考問題,但是老師和家長卻依舊存在衝突的可能性。
那麼家長和老師為什麼會經常發生衝突呢?
1. 老師的立場
站着老師的立場上,家長才是孩子教育的最大引導者,家長應該要發揮自身積極的監督和支持作用,讓孩子變得更好。當家長不配合工作時,老師勢必會感到無力,從而產生不滿情緒。
2. 家長的立場
家長的工作大多繁忙,將孩子送到學校就認為孩子的一切都必須由老師全權負責。但是老師在班級中要面對幾十個孩子,難免會出現疏忽,當自己的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的第一反應會全部歸罪於老師。
家長和老師一樣,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發揮着關鍵性的作用。沒有哪個人的成才離得開老師,也沒有哪個人的成才是不需要家長,所以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
那麼家長和老師之間,究竟如何形成和諧的關係呢?
1. 多包容理解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之間多包容理解,作為家長應該要理解管理一個班集體的辛苦,在私底下教育好孩子,減輕老師的管理負擔;
作為老師也應該要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對於每個孩子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的態度和關注度。
2. 多聯繫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通過溝通老師能具體準確地瞭解到孩子的性格以及家庭情況,通過溝通父母也能知曉自家孩子學習上的重難點和性格上的優缺點。
這彼此之間的溝通過程中,也能推動老師和家長的關係,從而形成和諧的相處模式。
3. 共為孩子好
家長和老師要想形成協調的關係,就必須要抱有共為孩子好的同等目標。
只有二者之間目標一致,才能站着同等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才能切身實際地針對於孩子的問題針對性地進行討論,從而形成協調統一的合作關係。
家校聯合是當下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優秀與否不僅僅取決於老師,更在於家長的協調配合,所以無論如何作為家長應該要理智看待老師的職業,尊重理解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