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混凝土的商砼車上的“砼”字,到底該怎麼念現在知道還不晚
字音、字形、字義是隨着時代在不斷變化的,過去正確的寫法和讀法,放到如今可能並不適用。人們在習字的同時也在不斷造字,或者合併字的含義。我們經常在街上的混凝土罐車上看到“砼”這個字,很多人都念不出這個字的正確讀音。有人念“工”,有的人唸作“全”,這個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又有什麼含義呢?
這個字念“tóng”,含義是混凝土。在上世紀末,由於電腦還未普及到全國上下各個角落,所以很多建築專業和工地上記錄的文員,都要不停地寫“混凝土”三個字。而混凝土的字形比較複雜,寫起來浪費時間,重複率又十分高,所以很多人都在思考該如何簡化這個詞。有個教授便想出用“人工石”三個字來代替“混凝土”,筆畫變少了,寫起來也更加迅速。因此這種方法很快就在該所大學傳開,而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砼”這個字,剛好就包含了“人、工、石”三個字的形狀,這種最簡化的方法傳播的速度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快,基本上除了本校的學生也沒幾個人知道這種用法。等學生畢業之後,這種寫法才逐漸傳播到社會上去,為人們所使用。但這種寫法只是在建築界使用,還沒有被記入字典之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國的文字改革委員會經過審查和統計後,正式將混凝土與砼的定義合併在一起。既然這個漢字本身就是因為建築行業才被創造出來的,又有着精簡凝練的含義,那何不把它推廣下去呢?
砼這個字,既節省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又簡單易懂,只要見過幾次就一看便能知道是什麼含義,很快就在建築界受到大家的認可。而且在建築行業內,甚至使用“砼”這個字的頻率要更高,有些工人不僅會把這兩個詞並在一起討論,甚至還會用“砼”代替大部分需要提到混凝土的場合。
因此,我們在今後看到這個字時,不要再把它的讀音唸錯了,它凝結着當時字形的創造者和推廣者的智慧與心血,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創造成果,把這個字的含義流傳下去。在朋友面前講解這個字,也可以在他們面前秀一把你的建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