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研究娃出現這5種跡象,很可能你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
“我們有太多的孩子,是在父母批評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這樣很容易造成他們自卑的性格,最後用一生去努力克服這個弱點。”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裏這麼寫到。我們不難想象,一個孩子長期處於自卑的心態,對他的未來生活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一、過分內向,不願表現
家長常會把自卑理解為性格內向,其實這是兩種概念。自卑感是指在和別人產生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落差。心理學家阿德勒還認為,人從幼兒時期起,由於無力、無能和無知,必須依附父母和周圍世界,就會發生一定的自卑感。
這一點其實與不願表現息息相關。譬如説當孩子回答出了問題,老師表達了肯定之後。心中的落差會進一步縮小,但是相比較長時間的自卑感,孩子會表現出對更多讚賞的需要。希望可以被更加重視,成為中心。而且,表揚的獲得,在一方面產生了掩飾的作用,我們既要肯定,也要正確面對存在的缺點,不能要孩子在虛榮中失去自我。
自卑的孩子對受傷有着絕對的恐懼。表面上,孩子的放棄是對自身的保護,但是自暴自棄容易讓人失去鬥志。一般這種現象的產生也和家庭教育有關。父母的過分要求使得孩子認為自己達不到所定目標。在學校裏,孩子不願嘗試學習,就算成績一直處於中下水平也任由其發展,展現出一種無所謂的事態。
科學研究表明,80%以上的自卑兒童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語言缺陷。
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也和孩子與環境交集較少有關。表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語言使用中表現為不敢説或者模仿他人的觀點;二是言語理解較差。我們要鼓勵孩子進行社交活動。人是羣居動物,沒有誰可以脱離社會而存在。增長孩子的詞彙量是很必要的,逐步瞭解語言結構。家長可以多問問學校裏發生的事,或者最喜歡的哪個老師等等。目的就是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看看外面的風景。
這一點在獨生子女家庭中較少表現。如果有數個兄弟姐妹,這種心理現象就會被放大。我們要客觀看待這一現象。因為懷疑,是與生俱來的。2-4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懷疑的意識,對幼時家長的指令,孩子總表現出拒絕,這其實也是一種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