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做事總是慢吞吞?幫娃告別“拖延症”,這幾種做法效果很好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經典

拖拉不是病,但卻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拖拖拉拉的習慣其實是孩子小時候就養成的,並不是説長大了才變成這樣的,而如果孩子經常做事情慢吞吞的就很容易養成“拖延症”的習慣,這樣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不利。

鄰居家的一個小孩晨晨,平時看着也是怪可愛的一個小孩,但就是做事太慢吞吞了。什麼事都得父母推着做,就像那個木魚似的,敲一敲響一響,不敲就不會響。晨晨媽媽對孩子拖延的這個毛病也是非常頭疼。

每次和孩子出個門,或者讓孩子做什麼事情,孩子都是慢吞吞的,經常會因此而遲到或發生一些讓媽媽非常抓狂的事情。而晨晨媽又是一個急性子,看到孩子這樣就經常會被弄得惱羞成怒,所以有時候就乾脆什麼都幫孩子做好了,但這樣卻也絲毫改變不了孩子。

關於孩子拖拉這個事,別以為這是一件小事,有很多時候孩子拖拉的壞習慣,其實就是因為父母把孩子保護得太好,明明很多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但父母總是習慣性的順手把孩子做了,你是順手幫孩子做了,但怎麼不想想孩子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小時候拖拉,長大以後這個毛病就更難改了。與其讓他以後工作的時候被領導罵倒,不如現在把這個臭毛病改正過來。這樣才是父母們應該做的,也是孩子應該努力去學會的一件事。

那孩子們為什麼會有“拖延症”呢?

1.父母的大包大攬

父母總是習慣性地大包大攬,就像晨晨媽一樣。因為覺得孩子太慢或者怕孩子幹不好,所以就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所有事情都為孩子解決掉。這樣看似挺好,但是起不到鍛鍊孩子的作用,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別人,就更容易養成拖延症。

2.孩子有牴觸情緒

除了父母的原因外,孩子做事喜歡拖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對這件事有牴觸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是害怕、恐懼、甚至是厭惡,這才會導致孩子不想要去觸碰這件事情。面對自己不喜歡卻又不得不做的事,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拖延,所以這一點家長們也要格外關注才行。

幫孩子告別“拖延”,這幾招或許很有效果

1、不要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好,嘗試做個“懶父母”

這裏説的懶,並不是真正的懶,而是對待孩子一些方面要稍微表現得懶一點。讓孩子試着自己去做,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做過了,他才知道自己能做,而不是要依靠父母。嘗試懶一點,讓孩子學着自己去做,孩子自己做的多了,就會形成自己的計劃,不會再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再去完成。

2告訴孩子做事要有規律

比如説這個孩子放學回到家裏,他有數學,語文,英語的作業要做。但不同的是,數學作業要求週一交語文,英語作業可以週二再交,那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這三份作業可以先寫數學,然後再做語文英語,因為數學最先交。

從這些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小事教孩子做一個有規律的人,讓孩子學會自己去計劃,而不是像個沒頭蒼蠅似地,想起什麼做什麼。

3、做個有效的提示板

最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把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用一個小黑板寫下來,或者是用小便籤寫下來,放在特別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孩子這些事情要完成不要拖拉。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有一塊自己心裏面的提示板,他就會該知道應該做什麼。

4、偶爾懲罰孩子

比如我們要求孩子今天要看這本名著,大概要看20頁,但當工作一天回來,發現孩子還沒有看,那我們就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懲罰。例如面壁思過,當孩子在發生這樣類似的事情時,繼續對孩子實行一些懲罰,讓孩子有一些趨避心理,那他就不會把該做的事情總是拖延不完成。

5、適當鼓勵孩子

既然給孩子懲罰,那就要給孩子鼓勵。對於孩子能夠及時完成的事,那就要及時的給予孩子鼓勵,即使是口頭上的,孩子因為完成了一件事情可以得到鼓勵,那孩子就會想,只要自己及時完成,下次還會得到鼓勵。小孩子都是渴望鼓勵的,日子久了,孩子自然不會再拖拉。

結語: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我們不允許孩子做一個拖拉的人,首先父母就不能是一個拖拉懶散的人,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讓孩子走上不拖拉的正確道路。

你家孩子做事會很拖拉嗎?你是怎樣幫助孩子的呢?歡迎來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