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代中國怎麼分裂都總是能統一,為什麼印度做不到!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要説當今的世界裏印度最喜歡拿自己和哪個國家比較,那非中國莫屬了。要説為什麼?這還用問嗎?都是唯二人口超過十億的大國,都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都曾經遭受到殖民者的侵犯,都屬於發展中國家之一。因此印度人看到今天的中國站在世界舞台中央和美國爭鋒那是羨慕嫉妒恨啊,但它們同樣對自己滿懷信心,認為你中國不過是早改革開放十多年而已,而且人口開始老齡化,好日子沒幾天了。而他們印度都是年輕的適齡勞動力人口,因為英國殖民的原因還有英語優勢,他們的IT技術強大無比,他們的醫藥技術也無比強大,未來在於他們。當然這都是他們自個認為的,至於是不是另説。如果要説到古代中國和印度的區別,最明顯的古代印度幾乎沒有完全統一過印度半島,大部分時間處於分裂狀態。而中國則是數次統一,原因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
1:地形
印度是個半島,東西南都是大海,北邊是喜馬拉雅山脈,西北部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帕米爾高原。按理説印度也是一個半封閉的大陸,應該很容易統一啊。其實不然,①是西北部的山脈裏有一個開伯爾山口,這是北方遊牧民族最喜歡也最容易攻擊印度次大陸的路線。因為只要突破這個山口就是印度的核心地區,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都在馬蹄之下。不像中國還有兩條大河組成的緩衝防線,印度沒有緩衝,所以也無法抵擋。②印度沒有像中國長江黃河這樣貫穿東西的大河。印度河和恆河都只是在邊角地帶,印度河貫穿的是西部狹小地區的南北,恆河的東西走向僅僅惠及北部的精華地區。中部和南部被德干高原和高止山阻擋了南北的交通,所以古代印度基本上沒有完全把南部納入統治的帝國。中國長江黃河雖然只有東西走向,但在東部地區可以修建運河溝通南北,使得帝國形成一個整體。
2:政治制度
中國自始皇帝后便實行的是中央集權制度,這種制度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做大事。我們是全國一盤棋,北部遊牧民族入侵的時候南方就是大後方就是金錢物資生產基地。而印度是封建土邦制度,其實土邦也就是咱們春秋時代的封建王國,即使是印度比較統一的時代都只是名義上的統一。底下各邦國不勾心鬥角或扯後腿就不錯了,你還想他們一條心?侵略者從開伯爾山口入侵的時候你也別想他們團結一致的奉獻人力物力去給中央抵擋。這種一盤散沙的狀態最受侵略者喜歡了,所以古代印度基本上就是幾百年換一次統治者,而且往往人種都不一樣。我們看現代印度為什麼膚色這麼複雜?原因就在於此啊。
3:宗教文化
要説為什麼古代只有中國早早進入中央集權制,而全世界都是封建制度?這是因為其他地方都做不到啊。我之前的文章詳細分析過要在古代建成中央集權制必須滿足幾個條件。①意識形態要統一,連價值觀都不一樣你還想長久統一?想想看把阿拉伯國家和基督教國家組成一個帝國?看看現代印度社會信伊斯蘭的和信印度教的三天兩頭的衝突。咱們中國的意識形態全世界獨一無二,因為咱們不是宗教而是儒家思想統一了意識形態,所以古代別的國家都是宗教文明如伊斯蘭、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等,只有咱們中國叫儒家文明。因為其他文明制定主觀對錯精神標準的都是宗教的神靈,咱們是孔孟他們。印度就是個宗教大雜燴,意識形態現在都還沒統一呢。②是必須有強制的武力統一全國建立中央集權制,這個前面分析過印度做不到。③是必須有適合中央集權制制度的社會組織形式,否則空有架子沒有血肉是行不通的,咱們中國是儒家搭下了家天下的社會結構。古代交通信息的限制下領土大點都無法全部顧及,特別是咱們中國這種大國更是。這種大國的統治必須給底層放權,但一放權就很容易放成諸侯國。儒家很聰明的制定了家天下的社會結構,從家規到族規到國法,家長到族長到皇帝,皇帝就是大族長。這種社會結構的核心是以“孝道”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想想你連孝都不孝,那麼家長和族長有什麼用,家規族規有什麼意義?所以古代中國非常強調孝道,以孝治天下。因為孝你要聽父母的要受族長管理,而皇帝是大族長就更要聽話了。君父君父,即是君皇又是父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