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明風華》的劇情走向,由於朱祁鈺的帝位,是在蒙古鐵騎入侵,帝王朱祁鎮為被俘,大明朝陷入羣龍之首危機之下的權宜之策。
所以本質上有個“臨時”的屬性,但是君臨天下的權力是有“癮”的,一沾上就難以忘懷,不會想自己是不是“臨時”工。
想得最多就是,自己如何讓王位穩固,以及傳給自己的後代。因而當蒙古騎兵被擊退後,朱祁鈺是千方百計不讓朱祁鎮回來。
直到徐濱返回京師,朱祁鎮親筆書寫的禪位詔書,明確自己已經禪讓皇位,同時讓朱祁鈺立自己後代為太子,用行動推動朱祁鈺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幫朱祁鎮打消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然而遺憾的是,天意弄人,朱祁鈺準備迎接朱祁鎮回國之時,朱祁鈺皇后母子服毒自殺了。
由於太子一死,帝位會重新回到朱祁鎮一脈,所以對於這個自殺,很多觀眾朋友是把兇手直指孫太后,説孫太后是披着羊皮的心狠手毒之徒,
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從《大明風華》的劇情來看,孫太后不是兇手的幾率,比是幾率更大。
孫太后的動機,太過明顯了,殺了太子,自己兒子一脈,又是帝王家。假如孫太后真的動手,全天下人,都會痛恨的她,中國是一個以“仁義”治國的國家,是最痛恨心狠手毒之徒。所以孫太后,在殺了人,人人都會懷疑她的背景下,真的下手幾率不大,輿論壓力嚇死人。
同時雖然歷史的結果,説這位死去的太子,是整個大明朝歷史走向的關鍵,但是把目光侷限在那個時代,這個太子,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朱祁鈺在位的時候,正值壯年,對於他來説,再生一堆兒子,不是不現實。
所以太子的死對於孫太后來説,並不利於自己在朝中地位的鞏固,甚至會因此徹底得罪朱祁鈺,雖然孫太后很強勢,有大勢力,但朱祁鈺畢竟是皇帝,得罪他是得不償失。
且若徹底激怒皇帝朱祁鈺,可能孫太后和朱祁鎮就算重返皇宮,迎接他的只有殺戮,倫理道德只能限制一個理性的皇帝,皇帝非理性後,他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制約的,案例在中國帝王史比比皆是。
至於孫太后是真善人,還是心狠手毒,從影視劇中,她任用賢能治國,臨危以大局為重,扶持非兒子的朱祁鈺登基,對於大明朝來説,這是一個有大格局的真善人。
不過真實的歷史,朱祁鎮的這位母親,沒有逃脱那個時代的女性侷限,沒有劇中孫太后這種現代女性才有的職場女強人思維。
朱祁鎮被俘之後,朱祁鎮母親的第一反應,是扶持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當皇帝,同時在戰局最危難之時,不顧大臣的反對,私自繞過朝廷,拿皇宮內的珠寶去贖回朱祁鎮,完全不顧于謙等主戰派,千辛萬苦聚攏的士氣。
就連扶正朱祁鈺登基之時,朱祁鎮母親是給了前提條件的,要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讓皇位在下一代重新回到自己兒子這一脈。
對於此時的朱祁鎮母親,如何讓自己的兒子這一脈,維持帝王家的傳承,是她的核心出發點,至於天下,可能沒有吧,在國家都亂了,她還想讓一個啥也不懂的小孩登基,已經體現了,皇帝位在她兒子家,大於天下。
最後強調,真實的歷史,朱祁鈺的太子是夭折的,史書沒有被害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