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要怎麼做才能挽救大明?真的得重用魏忠賢?這三個辦法可行
要我説,崇禎要想保住明朝,就應該跪下來舔着魏忠賢的腳趾頭表示:魏爸爸,這個皇位你來坐吧!在很多人眼裏,是不是這樣才能保住明朝?
我真的奇了怪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魏忠賢這種貨色,甚至認為明朝之所以當時不亡,全靠了魏忠賢。那索性直接讓他當皇帝,這樣明朝就能延續下去了。
不過真要是這樣,估計很多人又不答應了,他是不是要傳位給自己的那些乾兒子太監?那咱們豈不是太監王朝的子民了?那還談個毛線的文明古國啊。太監這種職業本來就是古代文明的糟粕。
明朝之所以滅亡,原因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是崇禎或者魏忠賢某一個人就能擺平的,因為社會矛盾,階級鬥爭,內爭外患已經到了極度尖鋭的地步了。
不管崇禎怎麼做,都難以挽回大明王朝這艘行將就木的破船。只能説在某些方面做到位的話,可以延緩這艘船的沉沒。
第一,崇禎應該大肆削減宗室供給。
崇禎皇帝窮得跟要飯的沒什麼差別了,當然不是指現在的要飯的,現在的要飯的比一般人有錢的多,家裏豪車別墅不是妄談。
每年收上來的賦税,要麼用在軍費上,要麼用在宗室供養上。朝廷裏的大臣,幾個月不開工資,那已經是常態了。
莊烈之繼統也,臣僚之黨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國家之法令已壞,邊疆之搶攘已甚。莊烈雖鋭意更始,治核名實,而人才之賢否,議論之是非,政事之得失,軍機之成敗,未能灼見於中,不搖於外也。---《明史》
讓人家給你幹活,你還不發工資給人家,這也就算了,甚至你還要讓這幫人掏出老本來幫助自己,這就有點過分了吧?
人家不願意出錢,你就用不愛國來道德綁架人家,好傢伙,這種包賺不賠的買賣,誰不想幹啊?所以説崇禎那叫異想天開。最後沒辦法甚至連自己的幾個老婆的嫁妝都不放過。
當時每年就只能收上來那麼點錢,這也要開支,那也要花銷。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節約用錢。最好辦的,那就是削減宗室們的供給。
朱元璋是個自私鬼,他把自己的二十幾個兒子都分封為藩王,世代都必須要得到國家的供給。朱棣奪了天下,為了防止其他藩王這麼做,把這幫人的兵權給奪了,並且下令這些諸侯王的子孫後代全部都由國家供養,永生永世。
前期還好説,就那麼幾十個王爺,勉強可以對付。可是一代代傳下來,這幫宗室除了在家生孩子,連出去工作都不允許,他們每生一個孩子,就多一份俸祿,自然是不斷娶媳婦兒不斷生孩子了。
久而久之到了崇禎朝的時候,老朱家的子孫後代不下一百萬之多,這麼龐大的宗室,都需要朝廷來供養,哪裏供得起呢?
朱由檢還死要面子,自己都要窮死了,還不能窮了宗室。其實宗室比你有錢多了,人家良田萬畝,每年收租都嚇死人。
因此我認為,崇禎要想挽救明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削減宗室供給。再從他們手裏奪取一半以上的田地收租供給軍費。反正他們沒有實權,這是最好辦的,只要拉得下臉來,不怕捱罵就行。
第二,崇禎應該緩和農民軍的關係。
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幫人簡直就是明朝的毒瘤啊,崇禎還忙着對付關外的滿清,這幫人就在家裏鬧騰。
陝西、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地,全部都有他們的蹤影。而且他們善於打運動戰,一旦運動起來,那軍費消耗可就嚇人了。
所以説我認為當農民軍剛起義的時候,崇禎就應該想辦法穩住他們的局面,以優厚的待遇招撫這幫人。
人家無非就是為了混口飯吃,沒飯吃才起來造反的。只要保證他們有飯吃,鬼才願意出來拼命了。這麼低的要求你都不滿足,那活該被推翻了。
至於那幾個頭目,完全可以封他們一個侯爵,給他們幾千户百姓作為食邑,這事情就算是解決了。大家沒有什麼血海深仇,又不是你用紅衣大炮轟死了努爾哈赤那種仇恨,人家不會拼了命來要了你的命的。
就算關係無法緩和,在關鍵一戰潼關之戰前,崇禎都不應該讓孫傳庭主動出擊。防守尚且可以苟活,主動出擊,那就是孤注一擲了。
結果我們都知道,孫傳庭戰死,導致明朝再也無險可守。李自成這才從山西一路打進了京城。與其滅亡,不如苟活好了。
第三,崇禎打消那些疑心病。
崇禎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疑心病太重。基本上他重用的人才,一個個都是先特別信任,後來就特別不信任,最後就宰了人家。
比如説袁崇煥,説好了給人家5年時間平遼,那個時候多信任人家啊,又是尚方寶劍,又是親自送行。結果才一年多時間,崇禎就受不了閒言碎語,居然把袁崇煥給凌遲了。
關於袁崇煥這個人,其實在歷史上褒貶不一,但是不管怎麼黑他,總不能説他有叛國的意思吧?皇太極繞過他的防線直奔京城,這也能怪他?袁崇煥要真的想造反就不會帶兵勤王,更不會隻身入京受死了。所以説僅從這一點來説,崇禎的疑心病太重了。
再比如説楊一鵬,人家在四川給你立下了汗馬功勞,招撫了多少起義軍?你心裏沒點數嗎?一旦鳳陽被攻克,你把什麼氣都撒在楊一鵬身上,這就有點過分了。畢竟楊一鵬當時在淮安,根本來不及前去拯救鳳陽。
乘勝陷鳳陽,焚皇陵,留守署正朱國相等皆戰死。事聞,帝素服哭,遣官告廟。逮漕運都御史楊一鵬棄市,以朱大典代之,大徵兵討賊。---《明史》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熊文燦、孫元化、劉策等人全部都是因為崇禎聽了閒言碎語以後,才下了殺手。
這些人其實都很有能力,當時正值用人之際,人家又沒有造反的心思,把他們都殺了,誰還肯給你賣命呢?因此明朝後期沒人願意去勤王,反正去了也會被懷疑,還不如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