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提到抗美援朝戰爭,人們的腦海中就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一眼望不到頭的志願軍戰士,排着整齊的隊伍,帶着對敵人的滿腔仇恨,昂首闊步的向鴨綠江走去。兩邊歡送的人羣奏響志願軍軍歌為他們送行。後來的入朝部隊的確是這樣的,但首批入朝的部隊卻並非如此,他們是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無聲息地渡過鴨綠江。
【在這張照片的畫外,還有大量的歡送人羣,這是第二批參戰部隊】
1950年的10月,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做出了派遣志願軍奔赴朝鮮去抗美援朝的偉大決定。部隊原計劃於10月14日渡過鴨綠江,然而到了10月9日,毛主席突然電令彭德懷暫緩渡江,併火速趕往北京,有要事相商。
原來,是蘇聯變卦了,原計劃要提供給志願軍的空中支援沒有了。志願軍自己此時還沒有空軍,而美軍擁用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沒有了蘇聯的空中支援,無異於讓沒傘的孩子在暴雨中疾行。這個兵還要不要出?毛主席也陷入了兩難境地。
【38軍114師】
經過三次考慮和分析,偉人憑藉着自己超人的戰略眼光和氣魄,決定就算沒有蘇聯的空中支援,志願軍仍然出兵。出兵利益極大,不出兵危害極大。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就此拉開了帷幕,只是跨過鴨綠江的時間從10月14日推遲到10月19日。
此時集結在鴨綠江沿線的志願軍共有6個軍26萬餘人,他們將是首批參戰部隊。為了防止美軍的空中偵察,確保戰爭的突然性,渡江的時間選擇在晚上。18時,參戰部隊上至軍長,下至普通戰士全部換上了朝鮮軍裝,拆除一切能證明身份的標誌,開始向江邊集結。
【這張圖片並不是首批參戰部隊,而是鐵道兵第一師在過江】
渡江的地點共有三處,分別是安東(今遼寧丹東市)、輯安(今遼寧通化集安市)、長甸河口(今遼寧丹東寬甸縣長甸鎮)。這三處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安東了,著名的鴨綠江大橋就在安東。從安東跨過鴨綠江就是朝鮮的新義州。
19夜,彭德懷司令員帶着一名參謀、兩名警衞員和一部電台車,趕在所有人之前,第一個跨過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隨後,第40軍、第39軍主力、炮兵第1師從安東過江;第39軍117師、炮兵第2師從長甸河口過江;第42軍、第38軍軍部、炮兵第8師從輯安過江。
【站在美軍坦克前的朝鮮孩子】
沒有歡送的人羣,沒有響亮的口號、沒有嘹亮的軍歌,一切都是靜悄悄地,除了腳步聲和馬蹄聲,但歷史會永遠銘記他們,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志司命令,全軍黃昏時出發,翌日4時停止,部隊隱蔽在崇山峻嶺中待命。4時之後,不得生火做飯,刺刀等容易反光的物品全部入鞘,沒有刀鞘的用布包起來。鑲了金牙的人不能張嘴,以免反光而暴露目標。隨後不久,第38軍主力、第50軍和第66軍也神不知鬼不覺得渡過鴨綠江。總計26萬人,前後共耗時20多天分批進入朝鮮,而麥克阿瑟和他的高參們對此一無所知。
志願軍的秘密入朝,徹底扭轉了戰場上的力量對比,第一次戰役,美偽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直到此時,麥克阿瑟仍不相信,幾十萬人突然出現在預定戰場,而美軍卻絲毫沒有察覺,這一定是弄錯了。但之後接二連三的敗績,讓他不得不承認:中國人真的來了!
【坐在橋邊的李奇微】
繼任的李奇微評價道:這是個奇蹟,幾十萬人彷彿從天而降而不留下任何痕跡,這誤導了我們的判斷。他們晝伏夜出,避開了我們的空中偵察,他們不在公路上行軍,善於利用和開闢小路,善於利用隧道、礦井、村落、山林作為掩護。每個人都自帶給養,也不用生火做飯。即便飛機在頭頂上,也發現不了他們。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