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一生獻給同濟,以935票當選校長,被譽為“同濟牧馬人”
一所大學的成長,離不開優秀的校長。遇到一位好校長,學校就會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一些重點大學的校長,其履職經歷,就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縮影。近段時間,我在介紹一些國內著名的大學校長,讓大家通過不一樣的視角,瞭解高校和高教。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同濟大學老校長江景波,他1952年起到同濟工作,198年起任校長,把生命裏最好的時光都留在了同濟。他在校長任上,推行全國高校第一個校長負責制的試點,倡導師生髮揚“同舟共濟”的同濟精神,推動後勤社會化改革,為同濟的教學、學術、管理和改革作出巨大貢獻,被廣大師生譽為“同濟大學的牧馬人”。
(上世紀80年代江景波校長在食堂打飯)
1927年,江景波出生在福州農村的一個貧窮家庭,父母先後前往新加坡謀生,他從小一個人顛沛流離,靠自學考取上海大夏大學土木系,1950年畢業。
從大夏大學畢業後,江景波本有機會赴劍橋大學讀研,但他卻放棄這個機會,響應國家“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加入了治淮大軍。1952年,江景波到同濟大學任教,開始和教育事業結下情緣。
1978年,江景波在當了24年的講師後晉升為副教授,兩年後,又成為教務處長。1984年,同濟大學通過民選的方式推選校長,經過1100多人的民主投票推薦,江景波獲得935票,成為同濟新一輪的“掌舵人”。
江景波在擔任校長的5年裏,大刀闊斧推行一系列改革。他領導推動同濟進行全國第一個校長負責制的試點,在當時產生了極大轟動,並給其他大學的校長負責制改革提供案例。首開全國高校先河,力推後勤社會化改革,1984年將食堂等後勤板塊全部推向經濟承包責任制,成為當時全國高校的一面改革旗幟。
他領導調整教師收入分配政策,激勵教師爭取科研項目,使同濟在當時獲得的國家級科技獎項創下歷史新高。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主動領導建立校務會議制度,把辦學的重大決策都擺在校務會上討論決定。他會主動向廣大教師職工彙報工作,並讓中層幹部對他進行背靠背評議。即使放到現在,這樣能主動“放下身段、接受監督”的大學校長也不多見。
(江景波校長簽字的同濟大學畢業證書
江景波老校長在任上,積極倡導發揚“同舟共濟”的同濟精神,讓“同舟共濟”這個校訓,牢牢刻在每位同濟人的心中,激勵同濟人向不斷開拓取。
1985年3月,在江景波的領導推動下,同濟大學校友會正式在上海註冊成立。在成立大會上,他説到:“校友會正式成立了,我們有條件把分散在各單位的校友力量集中起來,發揚我們同舟共濟的精神,為同濟的進步而出謀獻策,盡心盡力”。
在出任校長後,江景波基本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有同濟校友回憶説,他在校讀書期間,不止一次,看到江校長在週末隻身巡視教學大樓,查看師生的科研情況,和學生親切交談。
“吃在同濟”在上海高校裏很有名,這和江景波老校長的付出也是分不開的。他經常去食堂聽取學生建議,想盡辦法改善伙食,同時又控制伙食價格,讓同濟美食在上海高校裏揚名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