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公斤重的假人模型,從漢陽背到江漢,大一女生為講科普課太拼了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8月29日訊(記者施政)8月24日上午8時30分,19歲的女孩孟雨欣手裏提着電腦包,肩上揹着一個大大的牛津袋,出現在江漢區新華街老年人服務中心門口。牛津袋裏面裝着的是一個心肺復甦半身假人模型,有14公斤重,從漢陽四新一路趕過來的孟雨欣喘了口氣。作為武漢市應急科普小分隊最年輕的講師之一,孟雨欣上午9時要為鄔家墩社區的居民們講一堂應急安全科普課。
老人和孩子都喜歡聽她的科普課
孟雨欣為社區講應急科普課。記者施政 攝
當天來參加應急科普課的主要是社區老年人和物業工作人員,因此孟雨欣把講課內容集中在居家安全隱患和心肺復甦技能上面。她説話不緊不滿,整堂課知識點滿滿。“老師講得很接地氣,比如油鍋起火該怎麼辦,一個插排為什麼不能連接多個電器等,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又容易忽略的事情。”67歲的魏奶奶課後得知孟雨欣還是一名19歲的大一學生時,有點不相信,“她講得挺好的,而且一點也不怯場。”
孟雨欣演示心肺復甦技能。記者施政 攝
孟雨欣是武漢文理學院小學教育系的一名大一學生。去年高中一畢業,一直想參加志願服務的她得知共青團江岸區委招募核酸檢測志願者,立刻就在官方公眾號報名,在多個核酸檢測點幫助進行掃碼和維持秩序。此後她又加入江岸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今年年初,武漢市應急管理局成立應急科普小分隊,孟雨欣首批報名,經過培訓和考核成為一名應急科普講師,暑假期間她已經到10個不同社區為居民講應急科普課。與此同時,江岸區應急管理局、共青團江岸區委聯合開展“紅領巾小小應急宣講員”活動,孟雨欣是帶隊老師,暑假期間她要帶孩子們一起參加防溺水、防熱射病等各種科普活動。
孟雨欣講述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使用方法。記者施政 攝
“一般給社區老年人講課,我會講慢一些,把各個知識點講到位,有時還會加幾句武漢話幫助理解。跟孩子們講課,那就得多多引導和互動,像講故事一樣把安全的種子種在他們心裏。”孟雨欣把大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在實踐中,老人和孩子們也都喜歡聽她講課。
在媽媽和外婆身上練習包紮
為了把課程講好,讓應急安全知識走進受眾心裏,孟雨欣費了很多心思。“一開始我在江岸團區委‘青年之家’那裏找個教室練習,自己講給自己聽。回到家也是,我媽聽我講了十幾遍了。”
在學習了急救包紮之後,孟雨欣回家有空就拿着三角巾和繃帶在家人身上做“實驗”。“那個時候我媽根本不相信,她説你連手工都做不明白,還會包紮?後來我在她身上練得還不錯,包括三角巾的頭部包紮、腹部包紮以及繃帶的‘8’字包紮等,都挺有樣子的,她説那你確實是用了心。”外婆看電視的時候,孟雨欣有時也會讓外婆坐着,在她手臂上包紮,“外婆對包紮很感興趣,有時候還會問我這樣包對不對,現在她都已經學會了”。
最讓孟雨欣頭疼的其實不是備課講課,而是課程道具——心肺復甦假人。“太重了,但每次上課不得不帶着。如果跟助教一起提着還好,有時候助教有事,就只能自己一個人背,走一段歇一下。有次我揹着一個全身模擬假人,有20公斤重,走到社區門口,有位工作人員來接我,看到我揹着假人,他説我來幫你背。結果他試了一下,然後説還是去找個三輪車吧。這一次講課我特地借了一個半身的模擬假人,14公斤重,比之前輕鬆多了。”
做有意義的事情就很開心
整個暑假,除了給社區居民做應急科普,帶孩子們參加“紅領巾小小應急宣講員”的活動,孟雨欣還是江岸區後湖街漢廣社區暑期託管班的老師,這麼多公益活動讓她忙得不可開交,幾乎沒有休息日。“同學找我玩,我都沒有時間。我媽説我暑假就沒在家裏好好待過,”孟雨欣説:“有時候也想出去玩,但看到居民以及孩子們聽進去我講的內容,將來能夠拯救自己或者他人,就覺得很值得。”
有一次去蔡甸講課,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在課堂上跟她互動時,講起自己幾年前的一段親身親歷。原來當時社區一位65歲的老人心臟驟停,他趕到後只能等待救護車趕到。“如果早點學會心肺復甦技能,可能那位老人就不會走了。”那節課,居民們上台參與心肺復甦練習的勁頭十足,也讓孟雨欣對自己的付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孟雨欣平時喜歡彈鋼琴、拍照,這個炎熱又繁忙的暑假讓她黑了不少,也幾乎沒有時間練琴了。談到接下來的打算,她説除了繼續做好應急科普之外,還想去鄉村支教。
“做有意義的事情就很開心。”她説。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