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將輩出,不少都是將門世家。不過,名將後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現象並不多。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
一、蒙武和蒙恬
在戰國時期,有一對父子名將,父親叫蒙武,兒子叫蒙恬。
蒙武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前224年,名將王翦奉命率部攻打楚國,蒙武為副將,跟隨出征。在這次出征中,王翦和蒙武斬殺了楚國大將項燕,極大地削弱了楚國的實力。一年後,王翦、蒙武兩人再度聯手攻打楚國,將楚王負芻俘虜,給存在了800多年的楚國劃上了句號。
蒙武有兩個兒子,蒙恬和蒙毅,一個是武將一個是文臣。説起來,蒙恬取得的成就比父親蒙武還大。
蒙恬的最大戰績是威懾匈奴。
在戰國末期,崛起於北方戈壁大漠的匈奴屢屢南下,進犯秦國、趙國、燕國邊境。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決定收拾匈奴。
公元前215年初春,蒙恬率領30萬大軍,向活躍在河套地區的匈奴發起進攻。匈奴遭到打擊後,退往西北。第二年初春,蒙恬再次率部追趕匈奴,將他們追趕到更北的大漠深處。蒙恬因此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在那以後,蒙恬駐紮在秦朝北方邊界,防範匈奴捲土重來。此外,蒙恬還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二、項燕和項羽
前面説到被王翦、蒙武斬殺的楚國大將項燕,項燕其實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項燕一家世代為楚國將領。在戰國末期,楚國國君昏庸,實力逐漸衰弱,已經不是秦國的對手了。項燕作為楚國大將,艱難地與秦國軍隊作戰,還取得了一次難能可貴的勝利。
公元前225年,秦國將領李信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一路攻城拔寨。項燕不敢直接與李信硬扛,而是率部尾隨在李信的大軍後面,三天三夜沒有停宿休息。當李信大軍出現疲態時,項燕趁機猛攻,將李信的軍隊打敗。
項燕的後代裏,有一個更了不起的人物,他叫項羽。項羽是項燕的孫子。
項羽從小就胸懷大志。有一年,秦始皇到會稽遊玩,一路上浩浩蕩蕩,場面非常壯觀。項羽的叔父項梁帶着他參觀,項羽來了這麼一句:“彼可取而代也。”那時候,項羽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吹響了秦朝滅亡的號角。在陳勝吳廣的帶動下,起義軍此起彼伏。項羽跟隨叔父項梁發動吳中起義,反抗秦朝。當項梁陣亡後,項羽繼續率部奮戰。
項羽是中國古代少有的軍事天才,從鉅鹿之戰後,身經百戰,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自稱西楚霸王。遺憾的是,項羽遇上了劉邦,最終在楚漢爭霸中敗下陣來。
三、周勃和周亞夫
劉邦在逝世前,曾經説了一句話:“然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這裏的“勃”,指的是西漢名將周勃。
周勃在前209年就追隨劉邦起兵,推翻了秦朝,參加了楚漢之爭,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之後,周勃又參加了平定燕王臧荼、韓王信、趙國相國陳豨、燕王盧綰等人叛亂的軍事行動,並在呂后去世後把持朝政,消滅了呂氏殘餘勢力,擁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以治軍嚴格著稱。
有一年,周亞夫率部駐守細柳。一天,漢文帝來慰問部隊,興沖沖地來到細柳大營。守衞的官兵將漢文帝的先頭部隊拒之門外。漢文帝到了,派使者前往通報,周亞夫這才命令打開營門,還告誡漢文帝的隨從,不允許在軍營裏奔馳。當漢文帝來到軍中大帳前,周亞夫一身戎裝,出來迎接,也不跪拜行禮,説道:“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漢文帝沒有受到周亞夫的隆重接待,卻對他稱讚有加,提拔他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
公元前154年,漢朝發生著名的“七國之亂”。叛軍兵多將廣,讓漢朝面臨着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時候,周亞夫出手了。周亞夫知道叛軍實力強大,不能正面強攻,便與叛軍打起了持久戰,堅守不出,暗地裏卻派軍隊截斷叛軍的糧道。當叛軍的糧道被截斷後,因為缺糧而人心惶惶,於是周亞夫果斷出擊,打敗了叛軍,平息了叛亂。
周亞夫平息“七國之亂”,只用了3個月時間。以軍事才能而言,周亞夫比起父親周勃來,是不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