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駕崩之前未必沒有留下遺詔,不過,他所留下的遺詔能不能發揮作用卻並非他所能決定。
![同治臨終前已經親政,為什麼沒有留下遺詔,而是讓慈禧指定繼承人](http://p1.nanmuxuan.com/images/77/148dae493741e1b7.jpg)
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行宮病逝了之後,同治作為咸豐當時僅有的一個兒子,理所當然繼承了皇位。
當時的同治只有5歲之齡,原本應該掌控大清運行的他,反而成為被人支配命運的那一個。
對於當時的同治而言,不外乎就是要麼被咸豐留下的顧命八大臣支配,要麼被慈安和慈禧支配。
當然,也有一定的概率會被恭親王奕訢所支配。
最後,同治皇帝的命運則是受到了慈禧的支配。
慈禧是誰?同治皇帝的生母。
慈禧是一個極為貪戀權力的女人,這一點其實咸豐也早就看出來了,他臨死之前也想過處理掉她。
只可惜,咸豐最終因為一時之猶豫而放棄了這個念頭。
![同治臨終前已經親政,為什麼沒有留下遺詔,而是讓慈禧指定繼承人](http://p1.nanmuxuan.com/images/8c/99e4021e5b505658.jpg)
咸豐雖然在臨終之前為同治留下了一個後手,可是他卻想不到,這個後手在他死後沒幾個月就被摧毀了。
而摧毀咸豐皇帝這個後手的人並不是別人,就是慈禧。
咸豐皇帝病逝了之後,他所任命的顧命八大臣幾乎同時打壓慈安和慈禧,以及以奕訢為首的帝胤集團。
顧命八大臣的狂妄,應該説是促成慈禧和奕訢之間的合作的一個必然因素。
倘若顧命八大臣偏向於慈安和慈禧,慈禧就未必還有機會再和奕訢合作。
或者顧命八大臣選擇了和奕訢聯手,慈禧也只能當一個持有“同道堂”印章的皇太后而已。
可是,顧命八大臣偏偏選擇了同時得罪慈禧和奕訢雙方。
於是,為了反抗顧命八大臣,也是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慈禧和奕訢達成了合作並且發動了辛酉政變。
辛酉政變發生之時,咸豐皇帝的遺體甚至還沒運回京城,可謂是屍骨未寒。
![同治臨終前已經親政,為什麼沒有留下遺詔,而是讓慈禧指定繼承人](http://p1.nanmuxuan.com/images/b7/c52a3868663a545c.jpg)
慈禧在辛酉政變之後大致上就已經掌控了大清的掌控權,雖然慈安地位在她之上,但卻很少插手朝政。
她作為一個貪戀權力的女人,哪怕同治皇帝是她的親生兒子,她也不會因此心軟而選擇歸政。
她一開始對於歸政於同治之事是一拖再拖,後來同治大婚了之後拖不下去了,她才選擇了歸政。
然而那也只是形式上的歸政而已,實際上大清的權力仍然掌控在慈禧的手上。
對於這一點,同治心裏也一清二楚,但也無可奈何。
從親情的角度來説,慈禧是同治的親生母親,他又能拿她怎麼樣?
從手腕的角度來説,才剛成年的同治根本就不是慈禧的對手,哪怕他想拿她怎麼樣也沒有辦法。
對於始終受到慈禧的打壓而翻不了身,這也可能是導致同治皇帝年紀輕輕就抑鬱而終的原因之一。
![同治臨終前已經親政,為什麼沒有留下遺詔,而是讓慈禧指定繼承人](http://p1.nanmuxuan.com/images/e8/152e70d77da132c0.jpg)
而對於同治皇帝的駕崩,《清史稿》只用了十幾個字記載。
“上疾大漸,崩於養心殿,年十九。”
對於生前雖然已經親政,可卻始終無法從慈禧手中拿回原本應該屬於他的權力的同治,死後還想欽定皇位繼承人?
根本就不可能!
這樣一個沒有多少實權的皇帝,哪怕留下了遺詔,也根本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倘若同治皇帝生前就已經從慈禧手中奪回了皇權,那麼他所留下來的遺詔才能產生作用,或者説才能存在。
否則,哪怕他真留下了遺詔,也未必能夠讓人看到。
為什麼?
原因就在於讓同治皇帝指定由誰繼承皇位的話,未必會符合慈禧的個人利益。
![同治臨終前已經親政,為什麼沒有留下遺詔,而是讓慈禧指定繼承人](http://p1.nanmuxuan.com/images/33/64ef148c76d09fc3.jpg)
第一,如果同治在皇室宗親之中指定了一個人繼承皇位,那麼這個人的父親政治地位必然得到提升。
如此一來,這個人的父親會不會對慈禧構成威脅?
慈禧顯然不可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哪怕是一個未知數,那也要掐滅這個未知數出現的可能性。
第二,如果讓同治自行選擇皇位繼承人的話,他一定會選擇一個侄子輩宗室子弟作為繼承人。
畢竟同治一聲無子,選擇一個侄子輩作為嗣子,從而繼承自己的香火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可是,如果同治選擇了侄子輩當繼承人的話,那麼將來慈禧的身份就會從皇太后變成太皇太后。
而大清規定皇帝年幼不能親政之時,應當由皇太后聽政。
這也就是説一旦同治選擇了侄子輩,那麼慈禧這個太皇太后就會失去垂簾聽政這一資格。
慈禧會放棄垂簾聽政?顯然不會。
所以,哪怕同治皇帝臨終之前留下了遺詔並且指定了繼承人,可只要不符合慈禧的利益,她也會讓這份遺詔消失。
![同治臨終前已經親政,為什麼沒有留下遺詔,而是讓慈禧指定繼承人](http://p1.nanmuxuan.com/images/54/f1c169b8f4a3156a.jpg)
倘若同治皇帝臨終之前並沒有留下這份遺詔的話,那也只能説明一件事,那就是他早就看清了形勢。
既然自己做不了主,那又何必多此一舉?
同治皇帝駕崩了之後,慈禧召集了一眾王公大臣,宣佈選擇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作為咸豐嗣子繼承皇位。
慈禧之所以選擇載湉作為咸豐嗣子,就是因為讓載湉當皇帝完全符合的所有利益。
載湉被慈禧選中,既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總之,不論同治是否留有遺詔,他都決定不了皇位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