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讓家長上體驗課?這三點技巧,是琴行屢試不爽的秘密!
不管是琴行類型的音樂藝術機構,還是其他的培訓機構,都會有自己的體驗課,這種類型的課程,短期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盈利,而是讓儘可能多的潛在用户通過這個課程,讓他們瞭解並認可自己,從而為進一步的轉化成交做好鋪墊。
不過,有很多的琴行校長反映:體驗課一直在開,但是來上課的家長太少了,導致琴行的體驗課逐漸淪為一種雞肋,於是琴行就越來越不重視體驗課了。
其實,上體驗課的家長太少,大多是因為琴行在體驗課的設計上沒有做到位,導致自己的體驗課沒有特色,沒有吸引力。
要知道,你在做體驗課的同時,競爭對手也在做體驗課,如果體驗課的設計流於形式,那麼家長自然就不會花時間來你家上課了。
下面,琴行智庫就分享三個設計體驗課的技巧,只要這三點做到位,琴行的體驗課就會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脱穎而出:
01
1. 用體驗課直擊家長的痛點
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招生目的,都需要設計一個體驗課的主題,或者叫做“噱頭”,這與我們常説的“標題黨”一個概念,目的就是要吸睛,並給家長一種無法拒絕的感覺。
假如琴行要開設一個4個課時的體驗課,那麼設計宣傳語的時候往往都離不開“短期速成”的概念,比如
“10分鐘讓孩子彈奏小星星”
“一節課讓孩子學會非洲鼓”
“四節課讓孩子過鋼琴四級”
這樣的宣傳標語往往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
這樣的宣傳語雖然很短,但是涵蓋了“學習的時間短”、“學習效果好”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都是讓人無法拒絕的點。
大多數的家長都不懂音樂,他們更看重學習之後實實在在的效果,如果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看到學習的效果,那麼他會迫不及待的想要試一試。
如果是長期的體驗課,也可以使用這樣的宣傳技巧,直接將課程的成果展現給家長,他們就會直觀的得知:我會得到什麼,以及需要付出的時間代價是多少!
02
體驗課的價格設計
體驗課屬於低價引流的課程,目的是為了轉化成我們的“季度”、“年度”學員(現在因為政策的限制因素,年費會員逐漸被高課時套餐取代),所以,只要轉化的效果好,即使體驗課的收益是負數,也可以繼續做下去。
因此,為了保證有足夠多的人來上體驗課,體驗課的價格一般都是比較低的,具體低到什麼地步,我們可以參考當地人工資的中位數:
假如當地人的薪資中位數是3000,那麼體驗課的價格就設置在100-200元左右;
如果當地人的薪資中位數是6000,體驗課的價格就設為200-400元左右。
即:體驗課的價格大致與家長一天或兩天的工資相當。
在嘗試一項不確定的課程時,家長都是會考慮試錯的成本的,如果你設置的價格過高,會讓家長試錯的成本很“有感”,而一兩天的薪資,對於他們來説就不會特別的在意。
不過,體驗課的價格也不是越低越好,完全免費的體驗課很難讓家長堅持到最後,出現“想來就來,又沒損失的”尷尬境遇。
很多的琴行擔心設置的門檻過高,家長的疑慮太大,價格設置的太低,家長的到課率太低,解決這兩個問題都不難,之前我們介紹過“先交學費,上完課返還”的方法。
其實我們也可以獎勵上完體驗課的學生,獎勵的禮物一定要不要太廉價,批發的話,選擇50-80元左右的商品就足夠了,對應的市場價就在200元左右,對於家長來説,即使自己參加的課程沒啥用,但最少得到了一個等價的商品,也算是沒有損失。
03
體驗課老師
體驗課對於老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不僅需要在教學的質量上過關,還需要有極強的溝通能力、控場能力和轉化的能力,所以,琴行的體驗課老師往往都是琴行的骨幹型員工。
體驗課就是展示琴行實力的課程,體驗課的老師需要在短時間內讓家長看到學習的效果,需要家長通過體驗課老師看到琴行的服務質量,這可不是琴行隨便找個老師就可以完成了的。
展示就是要展示琴行最強的,因為很多家長都是“貨比三家”,你展示的效果不如別人,他轉化的效果肯定不好。
有很多的琴行機構,他們的體驗課老師都是固定的,或者是琴行校長自己上體驗課,這不是為了節省“課時費”成本,而是他們知道:體驗課就是琴行實力展現,就是琴行的“臉面”。
琴行在體驗課的課時費上,一定不要只盯着固定的課時費,而是要看到轉化後的收益,只要將轉化的數量提升1個,老師一個月的課時費就足夠了,所以,體驗課的收益比還是相當高的,琴行校長一定要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設計一個足夠吸睛的課程,定一個合理的價格,選擇一個能展示琴行的體驗課老師,只要將這三點做到位,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體驗課,在前期的報班人數與後期的轉化人數上都會有不錯的數據,如果你的琴行在體驗課上一直處於“不温不火”的狀態,對比上述的三點,看你的琴行是否都做到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