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成為“演員”前,沒有一個動作示範是無辜的
圖丨來源 bilibili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問題——什麼是好的教育?——問問題的目測是位母親。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了解“在向大人成長的過程中,幼兒是如何接受教育的?”
《淺談幼兒行為模仿及其應對策略》一文指出,幼兒教育是一種模仿教育,模仿行為是他們感知並認識周圍世界的第一步。
野原葵——我就是“演員”
模仿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在幼兒身上尤為常見——要麼模仿成年父母的生活,要麼模仿身邊同齡人的行為——長期下來,説他們是演員一點也不為過。
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在模仿道路上一去不回頭的超級演員野原葵。
小葵出生後,小新有了新玩伴,這是一件讓他開心的事,但與此同時,小新也有了新“煩惱”——小葵太喜歡模仿小新,這讓他很無語。
只是被模仿一下,這在很多人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小葵不同,她簡直就是“行為復刻機”,哥哥的一舉一動(包括表情)都難逃被模仿的命運。毫不誇張地説,如果讓小葵參加《演員請就位》,她一定是萬眾期待的種子選手。
比如模仿小新瞪眼、挖鼻孔、吹氣球、給嬰兒餵奶……
一系列操作下來,小新終於崩潰了:“求求你,不要再學人家啦!”
在不爽小葵的同時,小新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他自己也很愛模仿。每天,他不是在模仿動感超人、風間和美伢,就是在模仿他們的路上。
小孩子喜歡模仿,但他們並不是碰到誰都模仿。《幼兒模仿行為研究綜述及早期教育啓示》一文指出,“幼兒更喜歡模仿自己喜歡的人或有趣的動作。”比如有一次,小新與三個小夥伴模仿女生穿漂亮裙子。
不管模仿誰,也不管模仿什麼行為,總的來説,小孩子的模仿是可愛的、積極的、具有創造性的。但同時,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兒,模仿帶來的影響是兩面的,有利也有弊。
如何規避模仿的弊端?
在瞭解了幼兒的模仿行為之後,多數人可能都會意識到:一個簡單的行為示範可能比苦口婆心的勸説有用得多。
又是普通的一天,業務能力很差的保險銷售小姐來到了野原家。
在推薦保險失敗後,因為沉迷遊戲兩天沒吃飯而跌倒在地的她被美伢請到了家中。除了給她準備吃的,美伢還一本正經地開始教她怎麼賣保險。
經過多次互動練習後,保險小姐終於説服了野原廣志,賣出了從業以來的第一份保險。身後,小新大喊:“好耶,真會做生意。”
小新的善良離不開美伢的言傳身教。他下意識的善的行為,並非來自自己的深思熟慮,而是在模仿媽媽的做法。
但是人無完人,日常生活中美伢也存在説謊、懶惰等不好的行為。《淺談幼兒行為模仿及其應對策略》談到,成年人也會犯錯,但敢於承認錯誤,及時改正,也是在為幼兒樹立良好榜樣。以平等、尊重、真誠的姿態面對幼兒,傾聽他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要,尊重他們的選擇,多鼓勵幼兒發展自己的興趣,保持他們的個性。
其實不止是幼兒階段,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一個不斷模仿、不斷髮展的過程呢?
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言行舉止,是所有人給予所有人最好的教育示範。
外出歸來,天色尚早。快到小區門口時,只見一位年輕的爸爸正教自己3歲的孩子怎麼開門禁,見我走近,爸爸説:“快,用門禁卡幫阿姨(咳咳,此處應該叫姐姐)開門。”
滴的一聲,門開了。我一邊往裏走一邊回頭,學着小孩子的聲音,説了句:“謝謝。”幾秒鐘後,小男孩奶聲奶氣地説:“不客氣。”
這聲音真好聽吶~
——完——
參考文獻:
1、廖燕珏.淺談幼兒行為模仿及其應對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40):26.
2、陳明立,唐鹹武,梁富一.幼兒模仿行為研究綜述及早期教育啓示[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12):139-14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