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使出一招驅虎吞狼,呂布以彼之道反施彼身
自古胸懷大志的英雄豪傑,必有雄韜偉略於心中,思想謀略超常人,決策規劃異同凡響,做事從來不拘一格,甚至與眾相反,決勝之後方見其出類拔萃,一鳴驚人,從而得到輝煌的成果。
但是,往往事與願違,本來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彷彿一切都在撐握之中,誰成想結果卻是自作聰明,弄巧成拙,萬念成灰大廈傾,空留笑柄遺後世。劉備收留呂布,本有一個驚天動地的重大計謀,結果不但沒能實現既定目的,還反被算計,損失慘重,卻又有苦難言,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話説,公元193年,漢獻帝初平四年,草蓆小販劉備突然地從陶謙手中接過了徐州的行政權,獨自坐擁六郡五十二縣。而在這之前,劉備不過只是一個織蓆小販,除了打着一個沒有用的大漢宗親旗號外,其餘全然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優越條件。這不,小人得志必將引起天下大亂。
劉備一夜之間成了暴發户的消息,霎時間在娛樂圈裏炸開了鍋。曹操大罵:“劉備乃一個織蓆小販,也敢自領徐州牧,真是罪大惡極。”壽春袁術也罵道:“劉備不過是一個市井無賴,也敢坐擁大州郡。”河北袁紹不願與劉備這種小人結盟,對劉備的使者説道:“玄德真是自不量力,枉想與各諸侯平起。呵呵!他日倘有不如意時,再來投我!”其他諸侯也都是意見一致、旗幟鮮明地表示堅決反對劉備自立,於是紛紛發出嚴厲抗議和恐嚇!
朝廷不同意,諸侯都反對,劉備就不能名正言順的合法合理的當他的徐州太守。這時候必須得寵籠人心,搞好外交了。
呂布,字奉先,本是王允的部將,臨危受命,曾斬董卓於授禪台,救國家於危難,從虎口救出漢獻帝,是大漢天子劉協的擁護者,是大漢的忠臣猛將。
怎耐斗轉星移,日月復又失明,天子剛逃出虎口,又落入了狼窩,漢獻帝又陷入了曹操之手。於是,呂布與陳宮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又掀起了與曹操的艱苦鬥爭。
呂布、陳宮、楊奉等聚集了許多大漢忠臣良將,想要從曹操手中奪回漢獻帝,雖勇氣可嘉,但終因勢單力薄,抵不過曹操邪惡勢力的狡猾和兇殘而敗走許昌。呂布敗退後,竟無處安身。由於各路諸侯擅自為政,軍閥割據,竟無一人相救這旅忠於大漢的勤王之師。
呂布在走投無路之際,唯有來投靠劉備,而劉備欣然答應了,那麼劉備為什麼願意收留呂布呢?
在討論這段歷史的時候,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劉備仁義之説,劉備出身比較寒微,自然沒有公侯們的高傲與自負,他常常以皇室宗親自噓,自攬重任於一肩,力求匡扶漢室,整救社稷,其仁義廣播四海,功德遍佈環宇。而遇到大漢忠臣呂布兵敗來投,自然是不忍心拒之。其實大家都知道,劉備是假君子,真小人,哪有一點仁義?
又有説劉備若不收留呂布,會被呂布攻擊,而劉備新接徐州,根基不穩,不能與呂布力敵,故不得意而收留呂布。其實不然,那時劉備已經接管徐州一年有餘,根基已然穩固,兵馬齊備,人員眾多,而呂布新敗,哪敢與劉備開啓戰端。
也有説劉備收留呂布,是為了對抗曹操以求自保。呂布乃是反覆無常之小人,殺丁原,誅董卓就是前車之鑑,劉備豈能不知,收留這隻猛虎,如芒在背,哪能安心抗曹。
因此,以上種種理由都太過牽強,均是因小失大,弊大於利,必然不是劉備收留呂布的理由。那麼什麼才是劉備收留呂布的根本原因呢?
收留呂布的利弊明顯,眾人皆勸阻,但是劉備何許人也?是當世之梟雄,亂世之能臣,所思所想、所做決斷必異於常人,他想先假意收留呂布屯於小沛,而小沛乃是一座孤城,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四周無路,水陸不通,呂布之軍駐於此處,如同困於鐵籠一般,假以時日,呂布軍中糧草不濟,內憂外患,只待士氣低落之時,或擺個宴門宴,或送杯毒酒,或舉兵圍攻,豈不可以輕而易舉地吞併呂布,收編其兵,掠其家小?此乃真正的驅虎吞狼之計也。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呂布、陳宮早看穿了這一切,於是不動聲色,將計就計。在劉備、關羽領兵出城時,終於抓住時機,率大軍包圍徐州,一舉擊敗了劉備,並俘虜了其家小。劉備萬萬沒想到,本想輕而易舉的拿下呂布,不想盡然輕而易舉地被呂布給治住了,真是又羞又惱,但是無可奈何。
而呂布的反驅虎吞狼之計得逞後,又緊接着使出了一招以彼之道,反施彼身,把劉備之軍引入了小沛,而後圍困其中,劉備妻小失而復得,大獲全勝,真正是一切盡在呂布撐握之中。
可見,劉備一生是成功的、輝煌的,但他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他也不能夠保證自已一生全部正確。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