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在一般的影視作品中,為了刻畫英雄的高大形象,與之對應的敵人一般都被刻畫成猥瑣、矮小、醜陋的形象。而在現實中,確實也存在着一些士兵、軍官由於先天原因顯得比較短小矮胖,這當中最著名的當屬日軍士兵。

但就有這麼一個軍官,他顯然是這當中的一個“另類”。他身材高大,長相英俊,有着很高的文學素養,在日軍一眾將官中顯得如此特別。生活中他儒雅大方,但在戰場上他卻殘酷無情,連麥克阿瑟都成了他的手下敗將。這個人,就是令麥克阿瑟都惱怒不已,一定要除之而後快的本間雅晴。

一、“儒將”的誕生


1887年11月27日,本間雅晴出生在日本新瀉縣佐渡郡波多野町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本間賢吉希望這個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為家庭爭光添彩。事實證明,本間賢吉的願望是對的,從小本間雅晴就對歷史、軍事和外國文學十分的感興趣,這也讓他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而看外國電影也是他放鬆時最好的消遣方式,他1.80米的身高和優雅的談吐,也讓不少女性為他一見傾心,這為他迎來了一些小小的名氣。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1907年5月,本間雅晴作為陸軍士官學校第19期的學員,順利地獲得了畢業證書;同年12月,他被授予少尉軍銜,成為了步兵第16聯隊的聯隊副官。三年後,由於工作突出,本間雅晴被擢升為中尉,此後他又進入陸軍大學進行學習,畢業後不久本間雅晴便進入參謀本部,成了一名副勤務。後來又晉升為大尉,成為參謀本部的一名課員。回顧本間的經歷,真可以用“順風順水”來形容。

1918年,本間雅晴被派往英國進行進修,成為了一名武官。不久後還加入了英國遠征軍中進行服役,由於服役出色還被授予軍事十字勳章,1930年到1932年,本間雅晴再一次以武官的身份出使英國。由於精通英語,還被選派到日內瓦參加日內瓦裁軍會議,成為日本代表團的一員。

1937年,本間雅晴迎來了人生的轉機——他成為了天皇弟弟秩父雍仁親王的助手,原因是本間雅晴的網球打的十分出色,秩父親王經常找他切磋技藝。可以説,這一手球技,為他迎來了一次崛起機會。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1936年,本間雅晴陪同軼父親王在德國紐倫堡會見了納粹的領導人希特勒。會見中,本間雅晴加深了對法西斯主義的理解。回國後不久,本間被任命為參謀本部的第二部長,一年後榮升中將,成了一名真正的部隊指揮官。不久之後,本間雅晴就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敵人——麥克阿瑟。

二、“儒將”擊敗“武將”


時間轉眼就來到了1941年,此時已經是日軍第14軍軍長的本間雅晴,將他下一個征服的地點選到了太平洋上的戰略核心——菲律賓的身上。此時日軍最強大的對手美國在當地的克拉克和甲米地都有自己的空軍、海軍基地,它們的存在嚴重威脅了日本的國土安全,對日軍的南進策略也是一大阻礙。因此日軍大本營下令讓本間雅晴一定要拔除這顆阻礙日軍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而美軍的指揮官,二戰名將麥克阿瑟也和自己的副手英軍指揮官喬納森·温賴特一同商量着如何應對本間雅晴的威脅。單從紙面上來看,菲律賓的守軍此時擁有270多架飛機和45艘戰鬥艦艇,加上13萬的士兵;而日軍除了有本間指揮的第14軍外,還有海軍聯合編隊的40多艘艦船,陸軍航空兵和空軍的500多架飛機,另外100多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可見日軍為了奪取菲律賓這個戰略要地,派出了最強的兵力來征服菲律賓。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而日軍也沒有讓本間雅晴失望,剛開始日軍的陸海軍航空兵就對美軍的空海軍基地實施了突然襲擊,美軍大部分的飛機和艦船還沒投入實戰就變成了一堆廢鐵。與此同時,日軍快速地攻佔了巴坦羣島,趁呂宋島美英聯軍空中實力薄弱之時,第48師團的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於12月10日佔領了呂宋島北部的機場。兩天後,黎牙實比及其附近的軍用機場也被日軍第16師團佔領。17日,美軍僅剩的B-17轟炸機被迫撤到澳大利亞。

從此,日軍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權。隨着日軍大規模地攻佔呂宋島,英美守軍於26日後撤到巴丹半島預設陣地和科雷希多島,準備進行長期抵抗。次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甲米地和八打雁也隨之陷落,日軍已經佔領菲律賓的大部分地區。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1942年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雖然遭到美英聯軍迎頭痛擊,但在日軍源源不斷地兵力補充和空中轟炸之下,美英聯軍的作戰區域被日軍步步蠶食。此後不久,麥克阿瑟被迫撤離到澳大利亞,守軍此時由温賴特將軍指揮。美菲英三國軍隊在既無援兵又缺補給的情況下,在雨林中和日軍展開了血腥的搏殺,終因寡不敵眾,守軍於4月9日向日軍投降。

三、“巴丹死亡行軍”的始作俑者


日軍佔領菲律賓後,如何處理7萬多名英美戰俘就成為了日軍的一大難題。作為指揮官的本間雅晴要求下屬將戰俘轉移到120公里外的一處戰俘營,全程採取步行的方式。對於這些長時間沒有水源、沒有食物的戰俘來説,這段行軍可以説是地獄一般的煎熬。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行軍期間,除了初期給每個戰俘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飯糰之外,日軍再沒有提供任何食物。許多戰俘在路上因為忍受不了飢餓和乾渴,而偷偷尋找食物和水源,但一旦被日軍發現,等待他們就是無盡的毆打、折磨,甚至有的戰俘還因此被日軍斬首、槍殺。而一路上為防止戰俘逃跑,日軍只允許戰俘飲用路邊水塘裏腐爛、發臭的髒水,這些水中不僅有人畜的排泄物和各種致病菌,甚至還有屍體。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戰俘們在飲用了這些受污染的水源後,紛紛出現了嘔吐、腹瀉等嚴重症狀,而日軍不會為戰俘提供任何的藥物和治療,一些戰俘因此身亡。6天之後,當戰俘抵達戰俘營之後,原本7萬多人的隊伍,因為日軍的折磨、殺害和疾病,共有15000人不幸喪。這一悲慘的事件,被史學家稱為“巴丹死亡行軍”。此後由於戰俘營環境惡劣,日軍虐待等原因,又有26000多人喪命。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本間雅晴對待戰俘殘忍、無情的態度,讓遠在澳大利亞的麥克阿瑟十分憤怒,麥克阿瑟發誓一定要本間雅晴血債血償。從這一刻開始,麥克阿瑟也敲響了本間雅晴的死亡喪鐘。

四、惡魔終伏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作為戰勝國的美國也開始了對日軍戰爭罪犯的審判活動。根據麥克阿瑟的命令,本間雅晴被美軍憲兵逮捕,並被關押在菲律賓的美國駐菲律賓專員官邸處。1946年1月3日,由美軍組成的特別法庭開始審理本間雅晴的戰爭罪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巴丹死亡行軍”中他作為執行者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本間雅晴的辯護律師約翰·H·施肯表示對本間雅晴的審判缺乏公正性,因為“人人都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哪怕辯護方有着充足的證據”。許多人都認為,“巴丹死亡行軍”並不是本間雅晴的主意,而是日本另一位戰爭罪犯辻政信所為。但作為執行者本間依然無法掩蓋日軍對英美戰俘的殘暴對待。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而本間的老對手麥克阿瑟,顯然已經對這個“戰爭惡魔”失去了耐心,他在一份聲明中這樣説道:“如果這個人(本間雅晴)不值得被審判,那麼這個世上就沒有人會被審判了,沒有一個人能像他一樣以軍事權威或軍事需要為藉口來進行大規模破壞,來製造令人髮指的和危險的罪行。如果這樣的罪行都不能被懲處,那麼會對未來的世界格局會產生巨大的威脅。”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本間雅晴的妻子曾懇求麥克阿瑟和美軍高官放過本間雅晴,但卻遭到了無情的拒絕。因為在他看來,只有絞刑才能告慰死在他手下的無辜士兵的冤魂,才是這個戰爭惡魔最後的歸宿。經過多日的審判,1946年2月11日,馬尼拉軍事法庭判處原日軍14軍司令本間雅晴死刑,方法是槍決而不是原本的絞刑,原因是辯護方希望“本間應該像軍人一樣英勇的死去”。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1946年4月3日,一聲清脆的槍響,結束了這個戰爭狂人59歲的罪惡生命。


結語


根據戰後的披露,“巴丹死亡行軍”的罪名並不是本間雅晴下令所為,但作為日軍當時的高級指揮官,本間雅晴顯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也必須承擔日軍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併為這些罪行得到應有的懲罰。本間雅晴,這位日本法西斯的堅定擁護者,最終走向了人生毀滅的道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7 字。

轉載請註明: 麥克阿瑟一定要除掉的日軍將領,寧要槍決不要絞刑的本間雅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