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為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及《綱要》精神,全面實施課題引領輻射作用。連日來,硯山縣第二幼兒園組織開展“十三五”規劃課題“非遺文化壯族“棒棒燈”在幼兒園的傳承與研究”競賽活動。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活動現場.......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整個競賽活動緊扣“棒棒燈在幼兒園的傳承與應用研究”這一主題。通過打擊樂、韻律操的編排、律動、社會、美術、音樂遊戲、手工、健康、數學、語言等活動巧妙融入“棒棒燈”元素和遊戲精神,分層優化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注重孩子已有經驗、關鍵經驗和核心經驗的審視和培養,促進幼兒學習品質和素養的提升。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此次競賽活動呈現了23個教學活動,分別是《幸福壯鄉》《雞相啄》2個打擊樂活動;《快樂棒棒操》《壯家情》《瀾友力》《棒棒樂》《壯鄉韻》《魅力瓏婭葳》6個韻律操;《壯家花米飯》《快樂棒棒舞》2個韻律活動;《棒棒燈》《豐富的民族文化-棒棒燈》2個社會活動;《多姿多彩的壯族服裝》《漂亮的花手巾》《跳舞的線》《勤勞勇敢的壯家人》《快樂棒棒舞》5個美術活動;《巧鬥牛魔精》音樂遊戲;《荷花燈》手工;《過河小勇士》《好玩的棒棒》2個健康活動;《數字接龍》數學活動和《棒棒燈的傳説》語言活動等。教師們以幼兒為主體,充分利用課件欣賞、歌曲感受、繪畫、手工製作、民族韻律操等多樣化的手段輔助教學,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合作,感受美和創造美,比賽現場精彩不斷,亮點頻現。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活動的的開展,使硯山縣第二幼兒園課題“非遺文化壯族“棒棒燈”在幼兒園的傳承與應用研究”在幼兒園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從小培養孩子愛祖國、愛家鄉、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供稿:硯山縣第二幼兒園

編輯:朱雲潤

責編:王春梅

審核:李興偉

(以上消息屬硯山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10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讓“後浪”愛上非遺? 來康康這個學校是怎麼做到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