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帶班的時候之前遇到過一個孩子,只要遇到一點他不太熟悉的玩具或活動,就會説“我不要試!”“我不行!”
每當這時,我都會很自然地鼓勵他,“不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行!老師相信你!你再試一試。”但是我我發現,這些話不僅不抵用,還會加重孩子的脾氣,最後直接甩給我一句:“你説什麼都沒用!我就是不行!”
面對這種局面,這位家長是在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
觀察許多小學、中學的孩子,我們常常發現不同的孩子在遭受失敗時的反應截然不同。
不論是考試考砸了還是比賽失利,有的孩子表現得比較“健康”,從失敗中尋找原因,思考是努力程度不夠、訓練不足、還是方法不當,然後從中吸取教訓,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們把失敗當做一次經歷,從中汲取養分,重新審視自己、提升自己。
而有的孩子很容易被失敗擊潰,直接歸因於天賦、智商,覺得“我就是太笨了,所以考差了”、“我就不適合演講”等等。他們把失敗看做是對自己的否定、“羞辱”,開始自我懷疑,陷入負面情緒中長時間走不出來。
1.扭轉你自己的思維,跟孩子一起正視“失敗”
孩子害怕努力,不敢嘗試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一直期待一個成功的結果,只有成功了才説明他們的努力是有用的啊!如果不具有十足的把握,就根本不會去嘗試。可問題是,我們怎麼可能保證每一次努力過後都會是好的結果呢?
所以孩子不願讓你看到他在努力,很可能也是因為對於失敗,他是打心底裏看不起的。自己假裝不努力至少心理可以得到安慰——“我是因為沒有努力才失敗的”。如果別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可還是失敗,那就直接證明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了,這是孩子不願意接受的。
2.給孩子期望,讚賞和鼓勵孩子,為孩子提供一些方法
我們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期望,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孩子才會產生自信信,才會讓自己進步,順耳變成自己的願望。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説過:“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鼓勵和表揚孩子,讓孩子們知道,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這個願望一定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