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噹噹網聯合易觀發佈《國民閲讀洞察2022》報告(下稱“報告”),對當代年輕人關心的一系列讀書問題給出了答案。
噹噹網通過聯合易觀發佈此次報告,提出以閲讀對抗焦慮,即是對此背景下深度觀察做出的響應。保持長期的閲讀習慣對於個人的滋養往往如春風化雨般潤物細無聲。報告也同時提出,長期閲讀不僅可以幫助閲讀者開拓視野、豐富內在,更能幫助控制情緒,緩解自身焦慮。
通勤路上選擇短暫的“沉浸式”閲讀
報告顯示,從閲讀的頻次上來看,近60%有讀書習慣的用户每週閲讀3天以上;從閲讀時長來看,有近30%的用户每日保持了2小時以上的閲讀;而在這部分閲讀人羣中,90後、00後分別佔比有30.3%、23.3%。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的被訪者更喜歡在通勤時間閲讀,其中多數人更喜歡在乘坐地鐵、公交車或者飛機等交通工具時看書。
此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佈的《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顯示,北上廣深的上班族,平均每人要花41分鐘通勤。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有超過1000萬人的上班通勤時間在60分鐘以上。這樣雖然擠佔了個人的休閒時間,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遠距離通勤反而成為了他們短暫而寶貴的“沉浸式閲讀”場景。
去年噹噹網發佈的《2021中國書房與閲讀現狀洞察》亦顯示,通勤、馬桶上、睡前等場景已經成為用户的“第二書房”。伴隨着更多閲讀場景的出現,噹噹網近年來也在場景化閲讀方面持續推進,通過鏈接不同環境下的人羣,激發公眾閲讀興趣,喚醒全民讀書熱情。
打開“非功利”閲讀的新世界大門
報告顯示,在閲讀對焦慮的緩解程度上,50.4%的被訪者認為閲讀對自身焦慮是有緩和效果的。
作家梁曉聲説:“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讀一本好書,就會對你產生影響。”換句話説,人們通過閲讀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能夠更好地應對職場、健康等問題產生的焦慮和壓力。
閲讀愉悦身心,尤其需要打開“非功利閲讀”的新世界大門。“網紅”教授羅翔認為,讀書的目的有功利性目的和非功利性目的:前者是為了成功,後者是對前者進行糾偏。他提出,功利性閲讀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學好專業,作為將來謀生的工具,但是更重要的是非功利性閲讀,這可以讓你感受真正的幸福。
報告顯示,調研用户推薦的讀過兩遍以上的書單中,《平凡的世界》《活着》《西遊記》《傲慢與偏見》《盜墓筆記》《大江東去》等都是文學、小説類的休閒閲讀書籍,功能性書籍較少。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僅有兩小時的自由休閒時間的工作日,仍然有48%的被訪者願意花費一半以上的休閒時間用於讀書。
每個人的春天都有自己的專屬顏色,不同場景下不同的人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恰逢世界讀書日,噹噹以不同色彩和情緒標籤相組合,生成多姿多彩的閲讀流行色,打開春日閲讀的新篇章。
問卷最後,噹噹發出“您希望通過閲讀得到哪些收穫?”的提問,報告顯示,77.7%的被訪者希望今年春天繼續保持閲讀的愛好,從閲讀中收穫快樂。以推廣閲讀為願景和使命,噹噹希望,在書香閲讀的道路上,讓更多人用閲讀抵禦焦慮,相信閲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