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太熱,一塊冰鎮西瓜在手,
簡直世界無憂!
從冰箱裏拿出來還冒着“仙氣”的冰西瓜
是每個人的夏日續命神器
但是也有例外
有的西瓜差點成了“奪命元兇”
吃了塊隔夜冰西瓜
50多歲大媽細菌感染
劉女士50多歲了,平日生活非常節儉,她看到西瓜賣得比較便宜,就買了一個回家,當天吃剩下的一大半放進了冰箱保存。西瓜放了兩天,劉女士捨不得丟掉,拿出來繼續吃。
吃完沒過多久,她出現了發熱、畏寒的症狀,心想着沒有大礙,也就沒在意。
第二天起牀後,劉女士覺得兩眼發昏,雙腿乏力,路都走不了,還不停發抖,家人急忙把她送到醫院檢查。
醫生髮現,劉女士到醫院時已經出現了休克血壓,體內的感染指標還是正常值的幾千倍!這是嚴重的細菌感染。
細菌從腸道進入了血液,會引發了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隨時會有生命危險,需要儘快搶救。所幸的是,經過搶救和對症治療,劉女士的情況逐步穩定了下來。
無獨有偶,湖南一位70歲大爺也有同樣遭遇,但他卻沒劉女士幸運——
吃了隔夜冰西瓜2小時後,他突然腹痛難忍,送到醫院後發現,近70㎝的小腸已經充血、水腫、壞死,最後被手術切除。
隔夜西瓜這麼“毒”
罪魁禍首是保鮮膜?
近年來,吃了冰箱裏的西瓜後出事的新聞頻頻出現,有人把矛頭指向了常用來包裹西瓜的保鮮膜。
理由是:西瓜蓋上保鮮膜,不僅不能防細菌,而且給細菌繁殖提供了密閉的空間,再加上西瓜中的糖分,最終加速了細菌的滋長。
這種説法始於2013年,當時有媒體做了個對比實驗,發現包了保鮮膜的西瓜上的細菌,比沒用保鮮膜的西瓜多出了將近十倍。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認為,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大。日常生活中,冰箱會存儲各種水果、蔬菜等,保鮮膜組重要的作用是防止西瓜與其他食物交叉感染,但“實驗並沒有將生活中的真實情況模擬出來”。此外,實驗中用的保鮮膜以及刀、砧板也有可能被污染。
事實上,在西瓜表面覆蓋保鮮膜本身並不會導致細菌物質迅速滋生,但西瓜存放於不潔淨的環境、冰箱温度過高等因素,才是導致細菌快速增長的“罪魁禍首”。
細菌繁殖的速度取決於兩點,一是食物受污染的程度,二是食物的保存環境。
被保鮮膜包着的西瓜滋生了細菌,這不能僅僅只盯着保鮮膜。因為切西瓜的刀、砧板或裝西瓜的袋子,如果沒有清潔乾淨,都有可能導致西瓜在放進冰箱前,就滋生了大量細菌。
所以説,西瓜變壞這個“黑鍋”,保鮮膜不能背。
其實你也要小心冰箱
不乾淨的冰箱可能在“養”細菌
冰箱的低温可以讓食物中的部分細菌處於休眠狀態。但也有一些細菌,是喜歡在這種低温環境下生存的。冰箱中最常見的細菌有四種:沙門氏菌、耶爾森菌、志賀菌,以及李斯特菌。
① 沙門氏菌:常見於生肉、熟食、雞蛋殼
一旦這些食物離開冰箱,進入常温環境,沙門氏菌也開始悄悄甦醒。它們會在夏季的高温中加速繁殖,會使人腹痛、腹瀉、噁心、嘔吐。
② 志賀菌:常常出現在蔬菜水果中
志賀菌可能會導致細菌性痢疾,夏天沒吃完的西瓜中也可能藏着它們。志賀菌還會“人傳人”,所以將冰箱裏蔬菜水果拿出來後,一定要記得洗手。
③ 耶爾森菌:喜歡在生肉上安家
耶爾森菌是一種嗜冷菌,温度越低,越放肆。所以,夏天囤冰淇淋的朋友,千萬別把它們和肉類放在同一格。
④ 李斯特菌:在熟肉、奶酪、沒喝完的牛奶中都能見到
李斯特菌的生命力極其頑強,甚至在零下 20℃ 的冷凍室也能存活 1 年。若是不幸中招,感染了李斯特菌,免疫力正常的人會出現腹瀉的症狀。免疫力較弱的人,甚至可能出現腦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此外,冰箱中還存在黴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桿菌等等,都不是好惹的。
所以,想不讓冰箱成為細菌的“天堂”,一定將冷藏室進行分區,生熟食物分開存放,最好能一個月清洗一次冰箱。
西瓜這樣放
隔夜才安全
總結一下,想讓西瓜安全過夜,我們必須做好兩件事:
包上保鮮膜
及時放冰箱
保鮮膜能夠把西瓜和冰箱中的其他食物隔離開,避免二次污染;放進冰箱則可以降低細菌的活躍度,讓它們生長得慢一點。
切開的西瓜應該儘快放入冰箱冷藏,而不是先吃幾個小時,剩下的再放。西瓜在冰箱裏的冷藏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2小時,最長不要超過24小時。
此外,切西瓜時,一定要事先把案板、刀具和瓜皮清洗乾淨。
其實,從新鮮的角度講,我們更推薦——買小一點的瓜,儘量一次吃完。
西瓜壞了一點
最好全部扔掉
如果西瓜的切面出現了變質、不新鮮的情況,很多人挖掉壞的地方,還會繼續吃。
其實這並不安全,細菌等微生物並不會只在西瓜的表面繁殖,如果西瓜表面的果肉已經腐敗變質了,很難保證毒素物質沒有擴散到西瓜內部,畢竟很多微生物細菌並不是人肉眼可以觀察到的。
因此,建議直接將全部西瓜扔掉。別拿自己的身體當賭注。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顧軍
來源:青春上海、深圳疾控、深廣電第一現場、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