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乃是弱水,連鵝毛都無法漂浮,所以唐僧師徒在過流沙河時,用到了兩件寶貝。其一,是觀音菩薩的紅葫蘆,其二是沙和尚脖子上戴着的九個骷髏頭。
説起這九個骷髏頭,還有點來歷。
原來,沙和尚在天上為捲簾大將,因為失手打碎了玻璃盞,因而被玉帝打了八百,罰下天界,貶到流沙河做了妖怪。不僅如此,玉帝每隔七日,還讓飛劍來射沙和尚的胸肋處百餘下。這個懲罰,可謂不輕。
沙和尚做了妖怪之後,因為極寒難耐,所以三兩天就會上岸吃人。在他吃的人中,有九個取經人,奇怪的是,這些取經人的腦袋,並不會沉下去,反而漂浮在水上。沙和尚覺得奇怪,於是就留下來玩了。
唐僧大概也想不到,身為取經人,他居然要靠之前取經人的頭顱,來渡過流沙河。
眾所周知,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和尚,而這些取經人也是和尚,正好又有九個,實在太巧了。所以,很多讀者認為,這九個取經人,就是唐僧的前九世。
究竟是不是這樣呢?其實,我們從原著內容和西遊成書角度來分析,就會明白,這種説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正確。
從原著內容方面來看
眾所周知,嚴格來説並不是唐僧取經,而是如來傳經。唐僧之前也不知道有大乘佛法,他是在得知西天有佛經的情況下,感李世民之恩,才主動要去取經的。
也即是説,從唐僧這一世開始,他才要去取經。既然如此,唐僧前九世怎麼可能去取經呢?
還有一點,對於唐僧,西遊中的説法是"十世修行的好人",沒説他十世都是和尚。連續十世都是和尚,這個概率也很小很小,幾乎不可能。
其實,所謂十世修行,是指金蟬子的修行,而不是唐僧。金蟬子被貶之後,才是唐僧,所以那九個取經人不可能是唐僧的前九世。
若是前九世都被沙僧吃掉了,那唐僧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難不成做和尚,去取經,然後被沙和尚吃掉,這就是所謂的十世修行好人嗎?恐怕沒有這樣的道理。
我們再看西遊八十一難,也能發現九個取經人不可能是唐僧前世。
八十一難中,前兩難是什麼?金蟬子遭貶,這是第一難;(唐僧)出胎幾殺第二難。這説明什麼?金蟬子被貶後,再轉世就是唐僧了。從這一點也能證明,所謂"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就因為前面九世是金蟬子,唐僧是金蟬子的最後一世,也就是第十世的好人。
在讀者的意識中,好像只有唐僧想取經。
實際上不是這樣,並不是只有金蟬子能去和想去取經,在唐僧之前也有人取經,只是沒成功,不是很正常嗎?太正常了。
從西遊成書角度來看
西遊記的成書,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一切都是基於唐代玄奘法師取經的真實故事,其藍本也很多,比如《大唐西域記》《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雜劇西遊記》等。
關於"九個取經人"的故事,在之前的藍本中也出現過。
比如,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是這樣描述的。
(前缺)一物否?答曰:"不識。"深沙雲:"項下是和尚兩度被我吃你,袋(戴)得枯骨在此。"
而到了元代楊景賢的雜劇《西遊記》中,則又變了。
(和尚掛骷髏上,雲)恆河沙上不通船,獨霸篙師八萬年……有一僧人,發願要去西天取經。你怎麼能勾過得我這沙河去!那廝九世為僧,被我吃他九遭,九個骷髏尚在我的脖項上。
從雜劇西遊記裏可知,沙和尚吃掉的九個取經人,的確是唐僧的前世。
但是,這只是元代雜劇西遊記裏的設定,不代表明代西遊記也是這樣。不要覺得之前的作品中,沙僧吃的是唐僧前世,所以西遊裏沙僧吃的肯定也是唐僧前世。有"前科"固然是證據,但作者未必全部沿用。
這樣的例子,看看水滸就知道了。
水滸之前的《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並不算在三十六天罡星中,而是高於三十六天罡,因為他要作為統帥。可到了明代《水滸傳》裏,宋江就又成了三十六天罡星之首。同樣的還有一些好漢排名,也發生過變化,比如孫立,在《宋江三十六人贊》《大宋宣和遺事》中,他一直位於天罡星,但後來還是變成了地煞星。
所以,不是前人作品設定好,後來者就一定會沿用。吳承恩如此寫,可能只是在致敬前輩,僅此而已。
當然,如果從成書角度來説,我們可以有很大理由去懷疑或者説相信,吳承恩這麼寫就是要告訴讀者,九個取經人是唐僧的前世。只是可能他沒寫好,沒寫清楚,考慮不全(也可能當時人都知道,他沒必要寫這麼清楚),又或者説後來被改過,所以模糊不清了。
總之,從原著來看,被沙僧吃掉的九個取經人,不太可能是唐僧的前世。
如果要我看,我更相信,吳承恩這麼寫,是要告訴讀者:取經人有很多,肯冒着一切風險去取經的和尚有很多,只是道路充滿艱辛危險,他們命中不幸,所以沒能成功。儘管如此,依然有和尚前赴後繼,想要完成取經大業。
所以,並不是唐僧不想取經,也不是如來非要傳經,大唐一直有人要取經,只是沒成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