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説,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發芽、開花的時間各有不同,有的花一開就很燦爛,有的花則需要長期的等待。
相信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卻常常被人誤解,以為教育就是放任不管,忽視了種子從發芽、開花到結果的過程,
不願意在這個過程中傾注更多的汗水和心血,從而讓家庭教育陷入一個誤區。
小華從小就被父母逼着讀書,常常感到壓力大不快樂。他成家立業之後,希望孩子有一個簡單、快樂的童年,所以平常不怎麼管教孩子,讓他順其自然的發展,並自以為是地經常給他人宣傳。
孩子上小學後,雖然上課很認真,但總是跟不上老師的要求,感覺學習特別吃力。尤其是在集體活動時,其他的同學都有很多的愛好和才藝展示,而孩子什麼也不會只好一個人玩,因而產生自卑的心理,讓小華對當初的草率很後悔。
一次,與老師進行交流時説出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老師説:“你大概是被‘靜待花開’‘這樣的謊言所欺騙,以為任其發展就是好的教育。其實教育需要父母辛勤的耕耘和默默的付出,不能放任自流靜待花開。“
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不能給孩子過多的自由有的父母以為讓孩子無憂無慮就是對他的關心和愛,在學習上放任不管。這讓孩子在該讀書的時候不努力,會讓他滋生僥倖的心理,不懂讀書的意義,長大步入社會後才知道浪費了時間。書到用時方恨少,沒有得到成長從而後悔。作家舒心曾經説,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最苦。所以,父母要堅持讓孩子讀書,不能讓孩子吃不讀書的苦,以免今後發生這樣的後悔。
還有的父母在孩子闖禍後總是為他開脱,以為孩子長大後自然能懂道理。事實上,孩子在有更多的自由後,行為卻容易產生偏差,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有的甚至不管父母怎麼説都拒絕。由於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間,孩子往往變得自私自利、目無尊長、任性放縱,而且這些行為很難得到糾正。給孩子成長的空間沒有錯,但自由不是無邊界的,父母必須給孩子立好規矩,在一定範圍內讓他學會對自己負責,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因此,好的教育需要尊重和愛,但這不是全部的內容,讓孩子過分自由並不是父母負責任的表現。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孩子自覺現實生活中,不少的孩子喜歡玩手機、刷視頻,做作業非得拖拖拉拉到最後,答應好每天半小時的閲讀沒堅持幾天,報了興趣班學習幾天就放棄,這樣的現象很多。但也有的孩子寫得一手漂亮的字,字體工整的就像印刷出來的一樣,這源於孩子每天都要練習,對自己要求很嚴格自覺性很強。其實懶惰是人類的本性,孩子也是如此,面對電視、遊戲等誘惑,很多人都難以剋制。
然而時間都是公平的,在學習的道路上堅持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而偷懶的孩子永遠沒有出息。所以父母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的學習,在孩子沒有養成自覺性的時候,必須依靠父母的監督,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自覺主動地完成任務。放任不管指望孩子能夠自己自覺這樣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很多成功的背後都有父母默默的付出和奉獻,世界上沒有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成功。別人的孩子作文寫得好,那是他們的父母天天陪伴孩子閲讀,吸取幾百本童書精華的結果;別人的孩子讀書不用操心,那也是父母花了不少的功夫讓孩子養成了自覺的習慣。因而與其羨慕別人的孩子優秀,不如自己努力培養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父母對孩子存在兩種極端的心態,一是期望太多難免拔苗助長,反而讓其早夭;另一種是忽視放縱,讓他自生自滅像小草一樣,這都是有害的。所以,不管是冷漠的逼迫還是一味的放任都是極端的做法,父母要在這兩種之間找到一個最好的平衡點,讓孩子面對學業的壓力,仍然能夠從中得到幸福和快樂。由此看來,靜待花開並不是採取放任的態度,而是指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孩子給予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得到順利的成長。由於這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父母要學會等待不要急躁。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嚴厲管教又要有耐心,需要多給温暖和愛心但一定要有規矩的約束。相信只要用心培養,種子總有開花結果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