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 方翔)“中國應屆高校畢業生連年過千萬,疊加經濟週期、大變局影響,就業問題嚴峻,已成為施政焦點。”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上海市委原主委高小玫認為,龐大的高校生羣體就業問題,不僅要應對眼前困局,更關係着長遠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高校生高質量就業,在發展經濟、學科教育、行業管理等方面要着力之外,針對高校生就業變化特點,提升公共就業服務亦十分重要。”
圖説:全國政協委員高小玫 民革上海市委供圖
高小玫委員指出,高校生就業情況發生變化,從就業模式看,有相當比例“慢就業”,即考研、出國、待業觀望或待業求職等。高校生對職業定位較高,若經濟條件允許會選擇繼續提升自我而延遲就業。供需匹配看,各行各業“人才緊缺”與高校生被指摘學科知識不適用、綜合素質不合格並存;求職者供大於求之下,高校生學歷“低配”就職。往屆生求職則被要求具備工作經歷,進入“無經驗不錄用,不工作無經驗”死循環。
人社部門的就業工作職能以託底為主,即安置低技能、特困人羣,傳統上並無高校生就業的專項服務。近年促高校生就業的“計劃”“購買崗位”等,多為應對性短線措施。基層部門雖竭誠靠前服務,但如“崗人匹配”徵詢,因部門所掌握的崗位遠離學生意願,極少成功。
高校生應屆往屆就業待遇不同,校招、落户、見習等都與應屆掛鈎,往屆生無緣,造成就業環境不公平。現有的見習計劃、實習培訓等措施,或為項目式而長效性不夠,或各校自行其是、隨性實施,其效果與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要求相去甚遠。
“當下應對就業難採取非常措施的同時,要着手調整相關就業工作,提供適應高校生高質量就業的公共服務。”高小玫建議:
調整相關部門職能定位,就業職能部門,明確高校生高質量就業長效機制和服務的任務,將高校生職前教育中與產教融合的相關管理和服務,與撮合就業招聘相關的信息管理服務等,作為法定職責。以“促進、服務和監管”為要求,調整高校生職業指導的管理構架、職業指導服務及政府管理方式,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和基本制度規範。教育部門應強化就業工作職責,提高高校就業工作的地位,將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納入教育目標,指導和服務高校開展職前教育,以更好的職前準備發揮高等教育的效能。
大力構建職前教育,高校應提供繼續教育性質的職前教育,包括適用的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專業諮詢等,學生所需即可得。“上海紐約大學就此有先行經驗,可資借鑑。就業職能部門應做強見習制度。將見習制度作為職前教育的重要構成,構建對口實訓基地建設的長效機制,暢通政府企業高校就業服務合作。”高小玫表示,要在優化並更大力度實施現行“見習計劃”的基礎上,建立普遍的青年就業見習制度。
另外,要加強就業服務和監管,完善配套政策和監管機制,支持規範社會力量開展就業服務。建設權威的就業信息公共平台,鼓勵社會機構共同開展崗位推薦及意向撮合服務,發揮求職、招聘和服務的雲功能。履行監管職責,防範打擊不法招聘培訓中介,處罰虛應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