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六個奸臣,留下五個成語,如今家喻户曉

成語典故,就是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説。

通常的成語典故,如鞠躬盡瘁、東山再起、一字之師、卧薪嚐膽、鑿壁偷光等等,都有着深厚的內涵和歷史背景。

好人可以留下典故,壞人也可以留下典故。

本文介紹中國古代六大奸臣留下的五個經典的成語典故,如今人盡皆知,家喻户曉。

一、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慶父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和孔子是一國之人,魯恆公的兒子,魯莊公的第一個弟弟。然而,此人野心十足,想要顛覆王權,自己做一國之主!當哥哥魯莊公去世之後,他做了兩件事:

一,殺死繼位的子盤,

二,再殺死繼位的閔公!

也就是説,慶父連殺了兩個國王!

在春秋重禮的時期,這一行為大逆不道。所以,儘管慶父逃到了國外,但還是被遣送回國,途中自殺而死!

後來,人們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之為“慶父”,典故“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二、“口腹蜜劍”

李林甫,一個沒有什麼能力的人卻做了19年的宰相,期間他不僅嫉妒心重,喜歡排除異己,而且特別自以為是,經常提出一些亂七八糟的政策,比如重用胡人安祿山等。

李林甫做事卻十分圓滑,總是給人一種和氣的感覺,即便是一些人不順從他的心意他也從不當場發作,只在轉過頭來的時候才會面露真面目,隨後就施展陰謀詭計進行迫害。

許多人至死都不知道是被李林甫算計,也正因如此。《資治通鑑》形容李林甫是“口腹蜜劍”,真是貼切非常。

三、“指鹿為馬”

趙高,這位太監因為做事機敏而受到秦始皇的青睞,即使在秦始皇去世的時候,都是趙高在身邊伺候。但讓始皇帝沒有料到的是,也正是這位善於溜鬚拍馬的趙高,斷送了秦國數代人打拼而來的天下。

趙高在秦始皇死後,暗中聯合李斯幫助胡亥篡位。胡亥當上皇帝后,趙高將胡亥控制得死死的。

趙高又在光天化日之下顛倒黑白,硬生生在朝廷的大堂上 ,指着一隻鹿而説成是馬,從此,“指鹿為馬”成語流行千年,讓人們明白了什麼才是顛倒是非的“典範”。

四、“東窗事發”

説道秦檜,想必很多人都會唾上一口口水,這位千古大奸臣因為謀害岳飛,成功地讓自己遺臭萬年。

相傳秦檜去世之後,他的老婆王氏邀請一位道士上門做法,但道士是一位忠義之士,他藉此機會好好地奚落了秦檜夫婦一番。

在道士的口中,秦檜不但被打入18層地獄,而且當年夫妻二人在屋中東窗下的密謀也被揭發,接下來就輪到王氏。

王氏聽聞大驚失色,詢問道士如何破解。道士不假思索地讓王氏等候報應。

“東窗事發”的成語也從此流傳,此後但凡有關陰謀被揭露的事情,都會使用這句成語來形容。

五、“請君入甕”

“請君入甕”牽涉到兩個人,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

這兩人本來只是普通的小吏,交集也不是很深,但他們都有同一個目標,那就是一心想要出人頭地。

剛好當時武則天需要肅清異己,她便利用周興和來俊臣迫害無辜官員和百姓,二人因為做事狠毒成為了酷吏中的佼佼者,一時之間令人聞風喪膽。

然而讓周興沒有料到的是,此時的檢舉揭發已然成為風氣,就連周興自己也被人舉報謀反。武則天接到密報也是寧可殺錯也不放過,於是就讓來俊臣審問。

來俊臣深知周興是個老狐狸,單憑一封毫無根據的舉報信並不能定他的罪,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策。

一日,他邀請周興吃飯,酒過三巡之後,就以一個求教者的姿態詢問周興平時如何對付一些難纏的犯人,

這周興不知是計,便誇誇其談地説出自己的辦法,那就是在一口裝滿水的大甕下面鋪滿柴火,然後點着,當甕中之水燒開之後,就把犯人丟進去,想要什麼口供都能得到。

來俊臣聽完之後哈哈大笑,隨即讓人照做,並説出了武則天讓他清查周興的事情。周興看着甕中翻滾的沸水,嚇得連連叩頭認罪。

“請君入甕”這句成語就此誕生,其深意與武俠小説中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結:

不得不説,中華成語確實精妙,古人僅通過簡單的幾個字,就可表述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勝過千言萬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古代六個奸臣,留下五個成語,如今家喻户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