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陳丹青參加高考(1977年恢復),外語由俄語變成了英語。因為十年浩劫,當時也沒有多少人懂英語,更何況陳丹青只上到初二就輟了學、下鄉當了知青。
在外語考試時,陳丹青看着試卷,就像是看着天書一般,憋了半天也讀不懂半個ABC,於是急中生智,特立獨行地在試卷上寫下12個字:
“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不懂英語。”
英語考試交了白卷,當然只有零分,但好在他的繪畫專業知識都很好,全部考了滿分。這樣的人才堪稱專業,於是中央美院破例錄取了陳丹青。
很快,學習和收藏油畫的熱潮到來。1980年,陳丹青以《西藏組畫》轟動中外藝術界,一夜成名。陳丹青的畫作也成了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搶手貨——從2001年至今,他的一百多幅作品總共拍賣價格超過了2億元,僅一副《進場(之三)》就拍出了45萬/平尺的高價。已經躋身中國書畫界前十的頂尖行列。
西藏組畫之一
成名後,陳丹青收到了國內頂尖學府發來的聘書。2000年,陳丹青從美國紐約回國,旋即被清華美院聘為教授、博導。
2000年5月,報考清華美院博士生的24位考生中,有5名入圍,但最後全因外語不合格而全部落榜。清華美院考慮到,這是陳丹青首次招生,於是讓這5名考生以“博士課程訪問學者”名義成為陳丹青的學生。第二年,這5人再次遭遇英語考試失敗,被迫離校。
2001年,清華美院首次接受碩士生報考,卻沒有一個人通過英語和政治的兩科考試。
2002年的碩士考生中,有一位繪畫成績位居第一,卻因英語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陳丹青向學院請求通融,未果。
此後,這名考生在北京租房一年,專攻政治和外語,第二年再考,還是專業第一,而且政治過關了,但是外語仍未及格,依然被拒之門外。
陳丹青説:“我不想慫恿她考第三次,對一位想當藝術家的青年,這樣的考試是不折不扣的荒謬和侮辱。”
陳丹青
説起國內的招生制度,陳丹青憤慨不已:“專業前3名的永遠考不進來,由於外語達不到那個分數,因此他們的畫形同廢紙。我們不能單憑英語分數就把一個孩子粗暴地拒絕在門外。”
他尤其不能適應“學術行政化”的體制:“在我奉命填寫的所有表格中,完全無法體現我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結果”。
於是,陳丹青“不想再玩下去了”。他説:“當我對體制背後的國情漸有更深的認知,最妥善的辦法,乃以主動退出為宜。我之請辭,非關待遇問題,亦非人事相處的困擾,而是至今不能認同現行人文藝術教育體制。”
2004年末,陳丹青憤然辭職,隨即引發了一場關於現行教育體制的聲討。(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