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忠義為本的關羽為何會投降曹操,而面對孫權又寧死不降?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經典

作為三國時期最具盛名的武將關羽,因為對劉備的完全忠誠之舉,讓後人對其折服和尊重,被選為忠誠和信義的代表人物。這樣的忠義之士在兵敗之後為什麼會選擇向敵方投降呢?

《三國演義》中給出了關於投降的三大理由:“1.降漢不降曹,忠於對象不變;2.要保護嫂夫人,做權宜之計;3.提前約定,一有劉備消息就離開”。後來貌似也正是按如此約定的發展,“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最後知道劉備的下落時也是決絕的離開,迴歸劉備陣營去了。


這幾處記載和描述,都比較明確的説明了關羽是無條件投降曹操的。雖然如此,但並不影響關羽的忠義形象。之所以會選擇投降曹操,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曹操攻打下邳之前已經解決了小沛。而此時劉備的信息全無,依據從戰敗逃回來的士兵,對於那邊慘烈戰況的描述,判斷劉備的生還可能性很小。如果劉備真的陣亡了,那此時的關羽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自隕身亡,兑現結拜之時的誓言,要麼另擇明主委身曹操。

雖然説劉備犧牲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也不排除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所以關羽無法選擇直接死去。那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跟着曹操,走一步看一步。而且跟着曹操有兩個好處,第一,更容易打聽到劉備的下落;第二,萬一劉備真的死了,曹操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明主。


其實在這裏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時的曹操和劉備還不能算是真正完全的敵人。明面上兩人都是在為匡扶漢室而努力的不同陣營罷了,所以即使是投降曹操,也並不代表是完全的背叛。“降漢不降曹”還是有根據的,在心理上來説還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相對關羽,曹操也是真的非常的器重。從第一次相識自始至終從沒有掩飾過對關羽的愛才之心。曹操的雄才謀略和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的態度,並不落於劉備。所以“青梅煮酒論英雄”,才成為後世的美談。拋開對你劉備的忠誠度,關羽對於曹操還是比較認可的。

所以當時的關羽選擇投降曹操,即是無奈之舉也是最好的選擇。但並不影響關羽的忠誠和信義。事實上關羽也為曹操立下巨大功勞後才離開的,算是報答了曹操的知遇之恩,後來的華容道放行,也算是兩不相欠了。


再説關羽後來大意失荊州,被東吳孫權所擒獲,為什麼此時的關羽選擇了慷慨赴死,卻沒有像之前投降曹操一樣投降孫權,再尋機返蜀呢?要説孫權一點不想收服關羽這麼一員大將,是不太合情理的。關鍵還是關羽不可能做出投降孫權的事。

因為此時的投降就意味着是真正的背叛,此時的三國已經成形,劉備和孫權之間的關係不是盟友就是真正的死敵。而且關羽是看不起孫權的,在關羽的心裏是無法把孫權和劉備、曹操相提並論的存在。曾經孫權有意和關羽結下秦晉之好,卻被關羽毫不留情的拒絕了。“虎女豈能嫁犬子”,是多麼的看不起對方,所以關羽怎麼可能對一個自己看不起的人投降?

對於兩次戰敗被俘,關羽做出的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是因為時局的不同,對象的不同,因果的不同。恰恰兩個選擇都是關羽忠義絕倫的體現。“武聖”之稱並不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