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漢字,西方列強曾禁止清朝使用,如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 ,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英語則是一種西日耳曼語,公元410年,羅馬人結束了對英國的統治,然後德國北部平原的三個日耳曼部落移民到了英國,也帶去了一組西日耳曼語,這便是英語的最早形式,被稱為是古英語。

我國一漢字,西方列強曾禁止清朝使用,如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


諾曼征服英格蘭後出現了中古英語;15世紀後期倫敦引進了印刷機,英國開始使用早期現代英語;工業革命完成後,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英語也傳播到了各個地方,包括我國。清末清政府腐朽,西方列強進入我國後,中西文化和思想也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就有這麼一個漢字,西方列強曾禁止清朝使用,如今此字人人離不開它。

我國一漢字,西方列強曾禁止清朝使用,如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


它便是“夷”字,這個字最早見於金文,《説文·大部》中解釋:“夷,東方之人也。”最初指的是善於射箭的東方部族,從大,從弓,合起來就是表示人持弓,後來泛指華夏族以外的少數民族。中國以外稱四夷,在《淮南子·泰族訓》中有話:“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諸侯;諸侯得道,守在四鄰;諸侯失道,守在四境。”《禮記·王制》中介紹:“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

我國一漢字,西方列強曾禁止清朝使用,如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


“夷”也往往稱外國或外國人,清代詩人張維屏在《三元里》講到:“案夷相視忽變色:‘黑旗死仗難生還!’”1842年清朝思想家魏源寫成了《海國圖志》,魏源在該書《原敍》中指出:“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而我國首次因漢字“夷”與西方列強發生碰撞發生在1832年,東印度公司駐廣州商館的高級職員胡米夏到了上海,並且給蘇松太道道台吳其泰寫信,要求通商,吳其泰當時並稱胡米夏的船隻為“夷船”。

我國一漢字,西方列強曾禁止清朝使用,如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


胡米夏看到“夷”字後,就提出了抗議,認為該字存在歧視;吳其泰便向胡米夏解釋了“夷”字,但胡米夏依然堅持認為“夷”字存在貶義,最終吳其泰改口稱胡米夏的船隻為“英商”。此外清政府在一次簽訂條約時,在一份公文的裏面,“夷”被翻譯成了英文“barbarian”,該英語單詞指的是古代歐洲原始部落的野蠻人或沒有文化的人。

我國一漢字,西方列強曾禁止清朝使用,如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


西方列強看到該詞後非常生氣,強烈提出了抗議,於是“夷”字很快被禁止使用。1858年清政府與俄、美、英、法各國簽訂的《天津條約》中也就不再使用“夷”字。事實上“夷”字的正確英文翻譯是“foreigner”,但因為翻譯出現了失誤,並得到了這般待遇。但在形容詞中“夷”字也有“傲慢”的意思,《荀子·脩身》中有:“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

我國一漢字,西方列強曾禁止清朝使用,如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


現今“夷”字依然被不少人認為存在貶義,通常不用“夷”稱呼外國人,不過“夷”字出現的頻率還是很高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5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一漢字,西方列強曾禁止清朝使用,如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