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1+1:誰不是“小鎮做題家”呢

最近,一篇關於演藝圈明星考編的文章將“小鎮做題家”這一羣體再一次搬到了輿論場。文中“這些小鎮做題家每天上培訓班,做真題卷,也仍然考不中那個能為他們帶來安全感的編制內職務。所以當看見能從市場上賺大錢的明星,還要分走幾個編制內身份時,總覺得搶了自己的坑”的論述引發了網上的熱議。

“小鎮做題家”源自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裏面的成員都是“985”高校的在校生或是畢業生,目前這個小組的組員已經超過12萬。他們以“出身小城鎮,埋頭苦讀,擅長應試,但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作為符號和標籤定義自身,分享着生活中困惑的、糟心的、感動的大事小事。

本是網友用於自嘲的“小鎮做題家”,未曾想成了嘲諷別人的新名頭。

評論1+1:誰不是“小鎮做題家”呢

紅星新聞:寒門貴子不該被嘲諷

一個在蜜罐里長大的人,可以看不見蜜罐外的人在荒蕪中的堅守、在泥沼中的掙扎,但不能主觀斷定只有“蜜罐式”發展模式才是唯一的、最好的人生路徑。寒門貴子不該被嘲諷,小鎮做題家同樣值得尊重。這是一個社會應該具有的常識和基本倫理。正是因為有了小鎮做題家,正是因為有了一羣看上去笨拙地學習、提升的人,這個社會的“競爭生態”才變得良性而受人期待、予人信心。“黃國平們”的成功,恰恰顯示了一個社會的開放、多元與包容。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倒也不必那麼在乎那些荒謬的説法。

重慶日報:不屈從命運的普通人

既然有小鎮做題家,那有沒有村莊做題家、縣城做題家、地級市做題家?原是自嘲的一個詞,現在卻成為了某些人用來嘲諷他人的專用名詞。如同諸多被污名化的詞語一樣,這個詞現在充滿了讓人不舒服的味道。小鎮做題家,是對普通人奮鬥的污名化,彷彿埋藏在試卷與習題背後的不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是隻會見空白處就寫下答案的應試機器。他們的喜怒哀樂被一句調侃消解掉了,他們身上發生過的故事被一個標籤全遮住了。從來就沒有小鎮做題家,只有一個個不屈從命運的,積極向上的,試圖通過個人努力改變自己與家庭命運的普通人。如果努力不值得歌頌,如果勤勉不值得讚美,那麼請保持微笑或是沉默。

澎湃新聞:我們誰不是“小鎮做題家”呢

人生當然不能只會做題。但是如果能有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的意識,能懂得很多出自小鎮的年輕人的真實生活處境,就會自然而然地明白,一個人投入到題海中有什麼錯呢。當然,不管是不是“小鎮做題家”,年輕人都要走出心靈的封閉,擁抱更寬廣的世界,因為人生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真的走出“考場”,來到廣闊的世界。“小鎮做題家”會做題,因為他足夠努力,足夠強韌;但“小鎮做題家”不光會做題,他們還有温度有個性有思想有追求,和所有積極向上的中國年輕人一樣。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誰不是“小鎮做題家”呢?“小鎮做題家”完全可以忘記或者克服把人生當作考試的想法,在世界發現更多可能性:更多的接納,更多的信任和愛。

上觀新聞:教育有太多改善提升的地方

“小鎮做題家”的走紅,是一個階段性的、帶有一些無奈的現象,給全社會提了一個醒——我們的教育需要改善提升的地方還太多,社會為不同人羣提供的成長通道,也還有待大大拓寬。進一步説,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羣體之間,應該擁有更加公平的發展環境,讓不同的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合適的教育,都能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專長,在一種良性的競爭環境裏,最終實現身心、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實現教育的根本宗旨。這也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

青年報:致敬每一位生活的做題家

本是以自我認同為前提的“自嘲”,如今卻被居高臨下地框上標籤,在文章中被悄無聲息地轉換成一種“嘲笑”。嘲笑者忽略自己得到的優厚條件,反而對着普通人開啓嘲諷,如此行徑,不是愚蠢,就是傲慢。沒有人生來就想當小鎮做題家,但是努力做題是我們普通人為數不多的改變現狀的出路。疫情的這幾年,有太多的悲喜交疊、人世變幻。生活的難題,命運的難題,愛恨別離的難題,生老病死的難題,除了紙面上的試題,我們都在努力面對生活的“題海”。熾熱怎可以磨滅,努力不該被嘲諷,致敬每一位生活的做題家。

廣西新聞網:夢想的初心和純潔難能可貴

每一個“小鎮做題家”都不能輕視,因為對待夢想的初心和純潔,都是難能可貴的。旁觀者也應是參與者和奮進者。有人説,當你無能為力的時候,儘量管住你的嘴巴。是的,作為旁觀者,無法為奮鬥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時,無法給他人帶來正面引領的時候,選擇默默支持、佇立禮讚才是最好的姿態。事實上,戲稱那些改變代際的學子為“小鎮做題家”,無非是“不對等打擊”的心理慰藉的“粗鄙的快感”,還有那種“自以為優越的感官”心理作祟。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每一個都是奮鬥者、進取者、實幹者,不容許存在旁觀者、懈怠者、等靠者,一起奮鬥才是前景。

荊江評論:“小鎮做題家”是拼搏集合體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彷彿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這段文字來自於一位中科院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作者20多年的求學經歷,簡單真誠,雖敍述平靜,但其身世之坎坷、求學之艱辛,寥寥數句,直抵人心,讓人不禁淚目。在論文的落尾作者説,讀書二十二載,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寒門貴子現身説法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讓我們看到了對抗命運軌跡的堅持和力量。如此寒門學子,天下不乏其人。“小鎮做題家”是一個正能量集合體,他們的身份可能是“小人物”,但是他們的夢想是“大目標”。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7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1+1:誰不是“小鎮做題家”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