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1:谁不是“小镇做题家”呢

最近,一篇关于演艺圈明星考编的文章将“小镇做题家”这一群体再一次搬到了舆论场。文中“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所以当看见能从市场上赚大钱的明星,还要分走几个编制内身份时,总觉得抢了自己的坑”的论述引发了网上的热议。

“小镇做题家”源自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里面的成员都是“985”高校的在校生或是毕业生,目前这个小组的组员已经超过12万。他们以“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作为符号和标签定义自身,分享着生活中困惑的、糟心的、感动的大事小事。

本是网友用于自嘲的“小镇做题家”,未曾想成了嘲讽别人的新名头。

评论1+1:谁不是“小镇做题家”呢

红星新闻:寒门贵子不该被嘲讽

一个在蜜罐里长大的人,可以看不见蜜罐外的人在荒芜中的坚守、在泥沼中的挣扎,但不能主观断定只有“蜜罐式”发展模式才是唯一的、最好的人生路径。寒门贵子不该被嘲讽,小镇做题家同样值得尊重。这是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常识和基本伦理。正是因为有了小镇做题家,正是因为有了一群看上去笨拙地学习、提升的人,这个社会的“竞争生态”才变得良性而受人期待、予人信心。“黄国平们”的成功,恰恰显示了一个社会的开放、多元与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倒也不必那么在乎那些荒谬的说法。

重庆日报:不屈从命运的普通人

既然有小镇做题家,那有没有村庄做题家、县城做题家、地级市做题家?原是自嘲的一个词,现在却成为了某些人用来嘲讽他人的专用名词。如同诸多被污名化的词语一样,这个词现在充满了让人不舒服的味道。小镇做题家,是对普通人奋斗的污名化,仿佛埋藏在试卷与习题背后的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只会见空白处就写下答案的应试机器。他们的喜怒哀乐被一句调侃消解掉了,他们身上发生过的故事被一个标签全遮住了。从来就没有小镇做题家,只有一个个不屈从命运的,积极向上的,试图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自己与家庭命运的普通人。如果努力不值得歌颂,如果勤勉不值得赞美,那么请保持微笑或是沉默。

澎湃新闻:我们谁不是“小镇做题家”呢

人生当然不能只会做题。但是如果能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意识,能懂得很多出自小镇的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处境,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一个人投入到题海中有什么错呢。当然,不管是不是“小镇做题家”,年轻人都要走出心灵的封闭,拥抱更宽广的世界,因为人生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真的走出“考场”,来到广阔的世界。“小镇做题家”会做题,因为他足够努力,足够强韧;但“小镇做题家”不光会做题,他们还有温度有个性有思想有追求,和所有积极向上的中国年轻人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谁不是“小镇做题家”呢?“小镇做题家”完全可以忘记或者克服把人生当作考试的想法,在世界发现更多可能性:更多的接纳,更多的信任和爱。

上观新闻:教育有太多改善提升的地方

“小镇做题家”的走红,是一个阶段性的、带有一些无奈的现象,给全社会提了一个醒——我们的教育需要改善提升的地方还太多,社会为不同人群提供的成长通道,也还有待大大拓宽。进一步说,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应该拥有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让不同的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合适的教育,都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在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里,最终实现身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根本宗旨。这也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青年报:致敬每一位生活的做题家

本是以自我认同为前提的“自嘲”,如今却被居高临下地框上标签,在文章中被悄无声息地转换成一种“嘲笑”。嘲笑者忽略自己得到的优厚条件,反而对着普通人开启嘲讽,如此行径,不是愚蠢,就是傲慢。没有人生来就想当小镇做题家,但是努力做题是我们普通人为数不多的改变现状的出路。疫情的这几年,有太多的悲喜交叠、人世变幻。生活的难题,命运的难题,爱恨别离的难题,生老病死的难题,除了纸面上的试题,我们都在努力面对生活的“题海”。炽热怎可以磨灭,努力不该被嘲讽,致敬每一位生活的做题家。

广西新闻网:梦想的初心和纯洁难能可贵

每一个“小镇做题家”都不能轻视,因为对待梦想的初心和纯洁,都是难能可贵的。旁观者也应是参与者和奋进者。有人说,当你无能为力的时候,尽量管住你的嘴巴。是的,作为旁观者,无法为奋斗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无法给他人带来正面引领的时候,选择默默支持、伫立礼赞才是最好的姿态。事实上,戏称那些改变代际的学子为“小镇做题家”,无非是“不对等打击”的心理慰藉的“粗鄙的快感”,还有那种“自以为优越的感官”心理作祟。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每一个都是奋斗者、进取者、实干者,不容许存在旁观者、懈怠者、等靠者,一起奋斗才是前景。

荆江评论:“小镇做题家”是拼搏集合体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这段文字来自于一位中科院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作者20多年的求学经历,简单真诚,虽叙述平静,但其身世之坎坷、求学之艰辛,寥寥数句,直抵人心,让人不禁泪目。在论文的落尾作者说,读书二十二载,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寒门贵子现身说法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看到了对抗命运轨迹的坚持和力量。如此寒门学子,天下不乏其人。“小镇做题家”是一个正能量集合体,他们的身份可能是“小人物”,但是他们的梦想是“大目标”。

(黄河评论信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47 字。

转载请注明: 评论1+1:谁不是“小镇做题家”呢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