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隋煬帝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稗官野史一手包辦出來的,他的風流故事廣為流傳,被大大丑化。而歷史多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由唐朝統治者主導的隋朝正史,也給了他一個並不公道的評價。於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認為他是一個無道昏君,由於他的政績工程拖垮了隋朝,導致衰亡。那麼隋煬帝真的是無道昏君嗎?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在小編看來,這個問題還是比較複雜的,可以簡單歸納為兩點,一是隋朝步子邁得太大了,統治階層內部產生矛盾,被統治階層的一部分——魏晉南北朝延續下來的門閥士族反撲;第二是壓榨民力過甚,失去了統治的羣眾基礎。
門閥士族的反撲
隋朝建立以來,就總結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朝代交替的核心原因,就是各個門閥士族掌握了過多的權力。因此,從隋文帝到隋煬帝都在努力消除這種影響,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並開創性的創建了科舉制度,使國家統治階層的人員有了流動機制,平民百姓也有了進入統治階層的機會。
而門閥士族不願失去這種延續數百年的特權生活,他們寧可改朝換代。於是,他們就對隋朝皇帝就產生了天然的推翻慾望。而隋朝皇帝本身就是來源於最大的一個門閥士族,按傳統來説只要他們仍然強大,就不會發生改朝換代。因此,這股力量一直隱藏在暗處,就像彈簧已經被壓到了最低點,只是等待一個好的時機來發動,反彈的力量超乎想象。
實際上這個也符合歷史週期律,我在以前的文章當中反覆説過我個人對朝代交替歷史週期律的理解。對於隋王朝來説,沒等新興勢力集團瓜分了所有的國家財富開始壓迫民力,就發生了原有的未經徹底革命消除的舊有利益集團在利益分配上的不滿足,上層統治階層改朝換代的想法已經出現,就等一個好的時機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隋王朝就是未富先老。
羣眾基礎失去
三徵高句麗、開鑿大運河,以及一系列必須要舉全國之力才能實施的國家戰略,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都是正確的,但是他操之過急了。如果在削弱門閥士族的同時,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來完成這些事情,隋朝不可能滅亡,甚至有可能取代唐王朝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這些戰略的實施確實消耗了大量門閥士族的力量,尤其是南方士族力量。但同時,這些戰略也讓整個中原的百姓陷入生活困境。
門閥士族是有積累的,而中國古代的老百姓幾乎沒有積累。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先堅持不住了,隋王朝統治的羣眾基礎失去。而某些野心家,或者是門閥士族的代言人,就抓住時機站了出來。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如果沒有上層知識分子或者官僚階級的參與,都將走入歧途。而有了這些人的加入,民變才會有組織、有目標、有綱領、有紀律。無論最後是民變領袖吸納了知識分子的力量,還是知識分子或者官僚貴族篡奪了民變的成果,總之是有了一個結果,實現了改朝換代。
所以綜上所述,小編認為隋末就是門閥士族和平民百姓這兩方面雙重作用下走向滅亡。民變勢力蔓延在整個中原,而各個官僚貴族開始是觀望或派出代理人,讓隋王朝消耗了更多的力量。等到覺得時機成熟,原隋朝唐國公李淵就起兵,輕而易舉的篡奪了民變的成果。之前機會最大的是瓦崗軍,也是隋朝大貴族蒲山公李密取得了最高的領導權;還有機會的是王世充,也是原來隋朝的大官僚,機會不比李淵小多少。其他平民出身的竇建德、杜伏威等人,想像劉邦一樣成為皇帝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不得不説的是,在中國歷史中的歷代帝王中,他絕不是最壞的。比如,民間傳説將隋煬帝描繪成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聲色,荒淫無度。實際上,他在這一點上,比絕大多數帝王做得都要好,他的嬪妃並不是特別多,而且他的正妻蕭皇后從未遭到冷落,始終被尊重,後宮一直安寧有序。後人其實應該客觀的去看待這個事情,但是我想説,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鐵律,紂王帝辛,始皇嬴政,不都是一樣嗎?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是否還有着其他不同的觀點呢?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加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