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你好|優秀東軟人:科研、直博、名校offer、核心期刊……朱坤的“多彩”大學生活

校友你好|優秀東軟人:科研、直博、名校offer、核心期刊……朱坤的“多彩”大學生活

朱坤(左)和團隊成員蒙沂鑫(右)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

做科研、拿到國外名校offer、獲得直博機會、與同學共同發佈的論文被收錄到核心期刊......來自成都東軟學院的朱坤,擁有着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朱坤是信息與軟件工程系2016級軟件工程的學生,剛進校園的他,也曾經歷過懵懂和迷茫。面對未來的未知,朱坤播下了一顆“科研”的種子,隨後的時間裏,他用堅持和腳踏實地,讓這顆種子生根發芽。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顆自己的種子,希望大家的種子都能夠開花結果。十分懷念在青城山的日子,也希望學弟學妹能夠一起加油,精勤博學,學以致用!”他説。

在積累中摸索 打下堅實“基本功”

大一剛進校時,朱坤和同學一樣,對自己的專業不瞭解,對於未來充滿迷茫。“不管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現在剛進校,肯定首先以學業為重,先學習、先積累,説不定學着學着就知道自己要怎麼走了。”未知並沒有影響他學習的勁頭。

大一的課程很多,朱坤和同學每天穿梭於各個教學樓之間。對於課程,他屬於“佔座黨”,往往奔跑進教室,為的就是能挑選一個前排的好座位,上課能聽得更清楚,注意力也能更集中。

除了學習,大一的朱坤和室友參加了各個技術型社團,學校裏眾多實驗室也為他提供了廣闊的平台,比如ACM實驗室和信息安全實驗室。大一,朱坤選擇了信息安全協會,這使他的生活更加忙碌。

晚上,他和室友經常泡在實驗室裏。“要不是實驗室晚上10點要關門,我們可能會學更晚。”朱坤和室友都是最後出實驗室的學生,讓他覺得暖心的是,負責給實驗室鎖門的保安叔叔,一般會在10點的時候提醒他們要鎖門了,但也不會讓他們立即離開,而是再去巡邏別的實驗室,這樣一來,朱坤和室友又多了半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回到寢室後,朱坤會和室友們“開黑”打遊戲,享受那份屬於遊戲的快樂。

“雖然那時候沒有深入到某一領域,但自己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全面的瞭解,並練就了自己過硬的‘基本功’,為日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回顧大學生涯,朱坤認為大一這一年非常有意義。

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勇敢嘗試

大二的時候,朱坤面臨一個機會——做科研。當時團隊的老師有意培養一批科研人才,想選拔一批學生,一起參與到科研的工作中。

“那時候,我對自己的專業都還沒深入學透,更別説做高精尖的科學研究了。同時也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做科研,為什麼要發論文,做科研可以幹什麼。”朱坤説,但是他覺得,年輕就該勇於嘗試,要敢於抓住每一個機會。

“當然,有些可能是機會,有些可能不是機會,在你進入之前,你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機會。但不用怕,年輕是我們的資本,我們可以有很多試錯的機會,特別是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有很多機會可以去試試自己究竟喜歡什麼。當你發現這就是你想要的,這就是你喜歡的,那麼路就在腳下了。”

就這樣,朱坤踏上了科研之路。漸漸地,他發現這條路並不容易。“做科研是枯燥的,就好比武俠小説中的劍術練習,如果不是天賦異稟,就要十年如一日地勤學苦練,沒有強大的毅力很難堅持下來。”他説。

閲讀文獻,積累知識是做科研的基礎,需要研究者閲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從而找出研究方向。對於朱坤來説,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閲讀文獻,這也是大多數同學面臨的問題,很多人也是在這時候放棄的。大部分文獻都是英文的,同時有很多公式理論,想要堅持下來,一方面要攻克英文難關,另一方面還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也正因為難度大,當初一同被選拔進科研團隊的二三十人中,只有一兩個人堅持了下來,朱坤便是其中之一。

校友你好|優秀東軟人:科研、直博、名校offer、核心期刊……朱坤的“多彩”大學生活

朱坤和團隊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大賽

“如何讀懂並復現論文是進入科研領域的重要一步,我覺得面對這個問題沒有別的辦法,必須要多閲讀。當你閲讀文獻多了,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共通的,比如很多論文的方法也都是相似的,只是換了一個數據集而已。閲讀文獻是科研的基礎,很多領域都是三個月不讀文獻就跟不上世界的步伐。所以閲讀文獻不能偷懶,並且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

除了做科研,朱坤在這一年也積極參加了各項競賽,獲得了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自然科學類金獎;第十五屆“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個人作品銀獎。

攻克難關 撥雲見日

朱坤的科研之路充滿曲折,他認為,最難的時期有兩個,一個是開頭,一個是飛速成長的時候。所謂萬事開頭難,做科研從一開始就要接觸一些從未接觸的高精尖技術,這使他倍感壓力。在閲讀文獻的基礎上,還要學習很多額外的專業知識,包括國內的、國外的,甚至有的還是跨專業的知識,這對一個大二的學生來説是艱難的。

在科學研究期間,朱坤通過指導教師接觸到了世界前沿的科技,在一篇篇SCI論文中埋頭苦讀。大二一整年,他利用自己學習到的專業知識,結合時下最新科研方法,最終完成了一篇全英文的SCI論文。然而在發表過程中,論文被拒了三四次,信心也逐漸被磨滅。

面對困難,朱坤沒有放棄,他選擇突破,將困難逐一攻克。經過了一年的打擊再修改,修改再投稿的循環往復之後,朱坤和團隊成員們一共投了6篇EI論文並全被採納,UCL裏的訪問學者也主動向他們投來橄欖枝,他們當時的水平,甚至已經達到了海外直博的等級。

“科研就像遊戲中的打怪升級,這一級過了,下一級還有各種怪獸在等着你,只有一個個剷除,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而最終的勝利無疑都是每一個小勝利積累而來。”朱坤説。

在飛速成長的時期,朱坤又遇到了科研“瓶頸”。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快,科技領域的競爭巨大,對於一個大二的學生來説,要同國內外科技領域的專業人才甚至專家、學者一同競爭,壓力極大。

校友你好|優秀東軟人:科研、直博、名校offer、核心期刊……朱坤的“多彩”大學生活

朱坤參加第四屆信息與教育創新國際會議

在競爭中,朱坤總是客觀地發現自己的真實水平以及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保持平和的心態,客觀地看待壓力和失敗是朱坤在科研路上的必備技能。功夫不負有心人,朱坤通過自己的刻苦學習,在一次次失敗中汲取經驗,不斷攻克難關,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2018年,朱坤作為第二作者撰寫的論文《大數據背景下的邏輯迴歸混合權重信用評估模型》,在當年舉辦的國際智能系統應用大會上被宣讀。會後,這篇論文由Springer出版,並被SCI檢索。

2019年7月10日至12日,第四屆信息與教育創新國際會議(ICIEI 2019)在英國杜倫大學舉行。ICIEI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旨在彙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促進經驗交流。同時,大會也討論信息與教育創新方面遇到的實際挑戰和採用的解決方案。朱坤的論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通過會議方的同行評議(接受率低於50%)後受邀參加該次會議。會上,朱坤就自己的論文作了15分鐘的主題發言,並與國內外專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同時,朱坤獲得本次會議最佳口頭報告獎,朱坤的論文也由ACM出版,並被EI收錄,Scopus索引。

校友你好|優秀東軟人:科研、直博、名校offer、核心期刊……朱坤的“多彩”大學生活

朱坤獲得第四屆信息與教育創新國際會議”最佳口頭報告獎”

“在做科研之前我也是沒有明確的目標,也不能算優秀,但是既然自己選擇了要做點什麼,就得專心做下去,結果總是會比你之前好,甚至是出人意料的。就像培育一顆種子,播種後就是灑水施肥。如果種下一顆種子什麼都不做了,或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麼種子會死去,但如果你足夠堅持,種子就會發芽,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拿到名校offer 繼續出發

大三的朱坤有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考研,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朱坤開始申請海外名校的研究生。這一年,朱坤通過了GRE和托福考試,並憑藉着論文和語言成績等拿到了幾個學校的offer,也通過部分學校直博的面試。後來因為疫情的緣故,朱坤就近選擇前往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攻讀學術型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第二年可轉讀博士。

一路走來,朱坤很慶幸自己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學和老師,也非常感激大家一路上帶給自己的幫助與歡樂。當被問及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朱坤直言:“就是我的科研指導老師之一——陳老師。因為他是我科研路上的引路人。從小事到大事都影響着我,陳老師還會定期把大家聚在一起和我們分享他的求學經驗,並且當時我決定申請海外名校也是受了他的影響,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我去成都考GRE和託福,都是他開車送我去並且等着我然後一起回學校。直到現在我們還會保持聯繫,分享一些學術信息。”

科研是朱坤在東軟播下的“種子”,隨着時間,逐漸發芽。在繼續深造的路上,朱坤也開始明確自己的目標,在繼續做科學研究的同時,他希望自己能獲取更多計算機相關的專業知識,未來向可持續發展領域靠攏,用計算機的知識去更新其他領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02 字。

轉載請註明: 校友你好|優秀東軟人:科研、直博、名校offer、核心期刊……朱坤的“多彩”大學生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