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院與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合承辦,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峯論壇“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在北京師範大學成功舉辦。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林永生主持。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召開。
林永生宣佈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峯論壇召開
本次高峯論壇為期一天,由成果發佈、主旨演講、圓桌論壇等環節組成。會議邀請了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國家信息中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中國教育智庫網、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以及好未來、掌門教育、小鵝通等高校院所、智庫、協會、產業界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圍繞“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這一主線,從科技賦能教育、人力資本提升與教育變革、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未來學校、智慧教育等多個維度,共同探討並分享了教育發展的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
6日上午,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未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關成華介紹了中國未來教育研究書系1《面向智能時代:教育、技術與社會發展》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智能時代教育創新與變革的“十大趨勢”:即新技術重塑教育生態、新範式引領學習革命、新需求激發創新能力、新環境呼喚數字素養、新市場革新人力結構、新業態豐富服務供給、新投資驅動產業升級、新實踐聚焦公平優質、新治理鼓勵多元協同、新財政亟待兼容技術,以及研究未來教育獲得的以全人發展為根本、以主動學習為中心、以能力提升為抓手、以優質供給為導向、以優化治理為保障的“五大啓示”。
關成華介紹研究成果
隨後,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榮懷以“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關於科技與教育雙向賦能的命題”為題,對成果進行了解讀。黃榮懷首先結合國家政策規劃和國際社會的共同認知,從全球、全國的角度,分析了智能時代與教育的發展遠景,即研究成果所依據的趨勢判斷。他在肯定本研究成果的同時,提出了信息化引領教育變革的6項未來研究議題。黃榮懷強調,智慧教育系統包括智慧學習環境、新型教學模式和現代教育制度三重境界,且具有感知、適配、關愛、公平、和諧五大本質特徵。最後,黃榮懷提出,科技賦能教育,教育賦值科技,科技與教育共塑未來!
黃榮懷進行成果解讀
隨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李建偉,清華大學教授、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王國慶在主論壇環節分別發表了題為“新一輪技術革命對中國就業形勢的影響--基於廣東‘四上’企業的調研情況”、“智能時代中教育的‘癢處’”、“人工智能在促進教育變革中大有可為”的主旨演講。
李建偉指出,當前我國就業焦點問題主要有三個:一是招工難與就業難共存;二是勞動力供給總量不足的情況日趨嚴重;三是受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影響,不少企業通過運用智能製造技術,減少用工需求。李建偉還對技術進步影響就業問題進行了基本判斷,提出了新一輪技術進步具有技能偏好特徵,將引致勞動力市場的分化;技術進步的內生性將使就業達到新的均衡狀態。最後,李建偉基於對廣東省“四上”企業進行的研究,表示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新一輪技術革命目前沒有導致產業工人大規模失業,在未來也不會引致大規模失業問題。他指出,未來需要高度重視技術革命帶來的就業極化問題,特別是處於高技能與低技能之間的中間技能羣體的就業問題。
李建偉發表主旨演講
謝維和提到,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分成三個方面:一是教育“身手”的延伸。信息技術、數字化工具與手段使教育的方法與手段等越來越多樣化、現代化,豐富着教育學習的工具箱;二是教育“神經”的觸碰。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逐漸取代人類的某些技能與職業,教育中最關鍵的問題“什麼知識是最有價值的?”,重新受到人們的追問,成為讓人緊張的“神經”;三是教育“癢處”的探索,即自我認同的實現,或認識“我自己”。他認為,教育活動中最根本的核心是對自己的認識,這種自我認同的實現是對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領域中數字化與人工智能發展及其應用最根本的要求,即能否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以及更好地幫助教師指導學生實現自我認同?目前,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分化已經對學生的自我認同產生了極大的挑戰,課堂教材上的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知識已經發生了分離,產生了課堂與生活的溝壑,對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未來智能社會教育的發展,一方面要豐富教育的工具箱,不斷認識教育的新內容等等,另一方面要將現實社會與虛擬空間中自我的各種形象協調起來,獲得實現自我認同的新的路徑與形態。
謝維和發表主旨演講
王國慶指出,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發生,我國已邁入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2.0時代,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將為智能時代的教育形態變革帶來三條關鍵路徑:一是普惠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二是賦能教育環節,推動教育改革;三是技術賦能平台,助力產業升級。王國慶認為,智能化時代學校終將從封閉走向開放,與社會、家庭產生更加多元的互動,而技術創新需要通過更為強大的創新生態平台,在更大範圍、更多環節實現不同資源主體的聯通協同,進而構建一個更加多維、開放、聯接、融合的共生體系。
王國慶發表主旨演講
此次峯會以專業、學術、務實為原則,詳細並深入分析了新一輪技術革命對中國就業形勢的影響、智能時代中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人工智能在促進教育變革中的作用,為未來教育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
據悉 ,6日下午還將舉辦三場分論壇,主題分別為“高質量發展下的人力資本需求與教育變革”、“科技賦能與教育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未來學校與智慧教育”。(圖:北京師範大學)